本文作者: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商道纵横研究经理孟祥瑞。
原发表于:南方周末(年7月25日)
《MQI指引》破解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困境文/郭沛源孟祥瑞中国企业的CSR报告“没有缺点”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发布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自年以来,CSR报告的井喷式增长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一道风景,但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中国CSR报告的发展也面临着困境,潜藏着危机。
首先,CSR报告印刷精美,却未能披露有价值的内容。不少企业担心“祸从口出”,不愿在CSR报告中披露过多具有实质价值的信息,尤其是涉及负面的信息。一些企业认为,CSR报告只是用来应付上级领导要求的一项工作,罗列一些“好人好事”就可以交差了,其他的内容不必说太多。于是乎,这便成为我们最常见到的CSR报告:图文并茂、好事连连,印刷越来越精美,内容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进。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认识到了CSR报告是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有效工具,愿意客观地在CSR报告中展现企业的绩效,指出改进的空间,从而获得利益相关方的反馈、认可和帮助。但当企业翻开行业中常用的CSR报告指引,常常会面对一套指引中的上百个指标而陷入困惑。首先,将指引中的指标逐一进行学习需要付出不少的时间和人力的成本,其次,很多指标所要求的信息在企业里根本没有进行过统计。这时,一部分企业会退回来,采用相对简单的方式撰写一份宣传册一般的CSR报告。
这样的CSR报告显然无法让利益相关方满意。从利益相关方,尤其是NGO和媒体的角度来看,多数CSR报告并没有涉及他们最想看到的信息,如果CSR报告顾左右而言他,通篇没有披露实质性的信息,对NGO和媒体来说是没什么可看的。有人曾嘲讽说,现在中国的CSR报告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报告中没有提到企业的缺点)。
长此以往,愿意认真读CSR报告的人越来越少,企业发现CSR报告没有人看就更不愿意认真编制CSR报告这就形成了一个负反馈,让CSR报告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没有赢家。
责任报告的价值反馈机制
不难看出,CSR报告必须与企业价值有正向的反馈机制,也就是说报告本身能提供参考价值,然后反馈到管理高层,形成对决策的影响,这样企业才会认真对待报告撰写,以下是可能的几种价值反馈机制:
第一种机制是影响NGO和大众舆论。我们希望达到这样一种状态:NGO和媒体通过CSR报告来监督企业,如发现企业披露的信息存在问题,则提出公开批评。我们身边已有类案例,如今年上半年,某上市公司的CSR报告发布后,有记者批评该上市公司的每股社会贡献值计算错误。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有人去批评就说明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