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周末_报纸历史 > 报纸历史 > 媒体报道南方都市报基层医疗机构负荷运

媒体报道南方都市报基层医疗机构负荷运

发布时间:2020-11-5 13:37:24   点击数:
大叶扶芳藤最新大叶扶芳藤批发价格基 http://www.fujiacaoa.com/clfjc/5869.html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缺乏,人力配置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8月30日,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围绕“强化基层卫生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展开协商。记者由此获悉,广州市计划组织卫生专业的优才计划专场招聘,加大招聘力度,争取在今年年底解决人员缺编问题。

人多号少难预约?将加大力度举办专场招聘

“人多号少难预约”,医院看病的原因之一。有市民反映,曾试过等待一个月都没有预约到号。市政协委员、天河区车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莺介绍,年,医院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为21.4人次。然而,除了日常坐诊,基层医生还有非常多繁杂的任务。“比如家庭医生还需出诊,此外疫情期间机构还要承担酒店的管理,工作已是满负荷运作。”

一边是人手不足,另一边是医院出现空编缺编现象。据了解,除了总体定编标准较低,个别区域因自身实际情况,往往采取不审批、少审批,或者调高入编条件等措施控制人员增加。

对此,刘芳芳委员建议基层要充分利用现有编制资源,提高机构入编率。如进一步加大基层医务人员公开招聘力度,适当调整招聘条件。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给基层松绑,给基层更多招聘、临聘的空间,补充人员缺口。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目前其和市委编办、市卫健委及11个区的相关部门开会,加大招聘力度,同时会同市卫健委一起指导各区启动招聘工作,如视情况组织卫生专业的优才计划专场招聘,争取今年年底解决人员缺编问题。

编外人员流动大?建议提高待遇,开拓发展空间

除了引入,如何留住现有人才资源也至关重要。数据显示,年,广州市共有人基层医务人员辞职或自行离职,其中编外人员因编制、待遇及发展前景等原因流动较大。

市政协委员付伟认为,除了待遇留人,还要在环境、发展空间留人。如让基层医疗人才在职称、职级的晋升方面跑得更快,同时加大在职期间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技能。

据介绍,目前全市正在实施推广“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改革,核心让基层医疗机构根据收支结余,合理核增绩效工资,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为了更好引入人才,市里年先后出台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工作、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等系列文件;同时其还制定《广州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办法》。

培训方面,除了常规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还有“三举措”:和英国的伯明翰大学、中山一院等单位联合启动“广州·伯明翰全科医生医联体共进计划”;推动各区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共同开展金牌家庭医生的培训项目,和推动专家下沉,进一步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市财政补助资金超27亿元

除了人员缺编问题,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仍亟待落实。

据了解,近年来,市财政局也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年到年,市财政转移支付给各个区的卫生健康补助资金超27亿元,其中2.7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年到年,市财政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款1.1亿元,其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给予了较大补助。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成勇提到,接下来还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研究如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标准,尽可能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促进医疗资源下沉的一系列措施也在推行中。据市医保局介绍,医保政策在对基层诊疗门诊和住院方面都设置了差异化的支付政策。特别针对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结算定额的动态调整机制。住院方面则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结算方式,对个基层病种给予更高的结算标准。

“针对家庭诊疗,市卫健委设置了专项医保支持政策,给予职工每人每年70元、居民每人每年20元的支付政策。另外根据基层机构的诊疗特点,我们还出台了常处方政策,居民上基层机构看门诊慢性病,可使用三个月的门诊慢性病的支付额度。政策实施以来,已有万余人享受利好,占到全部参保人的1/10。”

数据缺乏互通互享?打造全民卫生健康信息平台

目前,医院可以通过市健康档案调阅功医院的就诊记录,医院的诊疗数据还未下发、整合到基层公卫系统中,基于居民健康档案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尚未广泛形成。对此,付伟认为医疗数据医院跟基层医疗机构间缺乏畅通的互通互享渠道,不利于医生诊疗,容易产生重复检查的问题。

对此,市卫健委回应,广州近年来着力推动建设智慧医疗,目前已经打造了广州市全民卫生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家省市区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等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社区医生在诊疗中,可以医院的完整诊疗方案,以便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据了解,广州还打造了“广州健康通”移动医疗服务品牌,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0learn.net/bzls/14851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