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最懂崔健的记者为了写他,我采访了50个

摄影:冯翔

冯翔,前《南方周末》资深编辑、记者,代表作有《崔健和他的年代》、《民谣歌手李志的价值观》、《改造张楚》等。

他曾做过许多与音乐相关的报道,但他又始终不在做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报道。他称自己是“用社会新闻的方法来写文化”,只是因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不能用另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比方说一首歌好听,是不能用一篇文章很透彻地表达出来的,而写乐评我又不是那么专业。所以我就采取把音乐人当做社会人的写法,来写他们与社会的碰撞和冲突”。

他的报道以“扎实”闻名,采访前后做的那些搜索工作或许是他能写出好报道的独家秘诀。

前不久,我就信息搜集这个话题向冯翔老师请教了一番。

Q=汤禹成

A=冯翔

“找人是第一步”

Q:您在做和音乐有关的人物报道时,比如说崔健、张楚、李志,您会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A:首先肯定是上网嘛,和大家都一样,查一查最近的报道。我想知道这个人身上最大的矛盾在哪里?但是这个在网上查不到,这个只能在采访中发现。所以能在网上查到什么呢?能发现他和哪些人有矛盾,有纠纷,有过节,这些人最可能说话,也最可能说出一些这个人物最不为人知的地方。就比如说,今天要写郭德纲,找曹云金就比较合适。

第二,你要找谁对他最有研究,最熟悉他,找这样的人是给我们指路。比如写崔健,我写崔健那篇报道的时候找的是三联(指《三联生活周刊》)的王小峰,他就像是我的指路人。王小峰是三联二十来年的文化音乐记者了。

Q:所以说您找资料,最主要的是先找跟他有过节或者和他熟悉的人,然后再通过您平时的积累,去进一步深挖这些线索吗?

A:是的,而且你一开始找那些人的时候,那些人也会为你提供线索。找人应该就是第一步。

Q:那您当时是怎么找到王小峰的?

A:那个年代大家都写博客。王小峰博客里有一篇文章是写崔健的,说这十年他采访了崔健五次,每次崔健的表现如何。他写的这个表现比较接近于我对崔健的了解。第二,他写的有一点让我很感兴趣,他说崔健的魅力很大程度来源于官方的压制,意思就是官方的压制反倒让大家觉得听崔健是有点冒险有点挑战的事情。

Q:你说的上网,除了您刚才说的博客具体还有哪些渠道呢?

A:上网当然渠道很多,我写崔健的时候好像还没有







































患了白癜风如何治疗
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12-20 南方周末_报纸历史

    电话: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