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周末_报纸历史 > 报纸广告 > 翟春阳nbsp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一个

翟春阳nbsp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一个

发布时间:2016-11-21 22:53:21   点击数:

“于细微处见精神”,校对如此,城市国际化建设同样如此。旨在打造东西方文化国际交流重镇的杭州需要一个一丝不苟、臻于至善的好校对。

G20峰会之年,杭州名满天下,人民日报发文:“天下从此重杭州!”杭州由此站上新的起点,大步迈向世界名城。杭州要发挥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带动效应,把杭州建设成为东西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

中国古人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西哲说:“细节决定成败。”而民谚则说:“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国王;伤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今天要说的,就是有关西湖与大运河的两个“细节”问题。

住在潮王桥附近并喜欢到运河边晨练、晚步的人,可能对潮王桥下宏大而精美的画壁与诗壁都很熟悉,它们生动地向当代人展示了潮王桥以及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而且不论是材料还是工艺以及艺术水准,都属上乘,投入的资金也一定不少。

但其中有一首诗却存在着两处致命的错误。首句“芳林村捨舊名傳”,其中的“捨”字大成问题,“捨”是“舍得”之“舍”的繁体字,却并非“村舍”之“舍”的繁体字。毕福剑的书法作品“玖球天後”之所以流为笑谈,正是因为误用了繁体——汉字在简化之前,“皇后”的“后”与“前后”的“后”真的不是一个字。再看第三句,“葉綠森森桑拓地”,“桑拓”又是什么意思呢?显然是把“桑柘”的“柘”写成了“拓”,也唯有“桑柘地”而不是“桑拓地”,才契合江南的风景。

说罢大运河,再说西湖。几年前我曾在微博上指出孤山俞樾故居所引俞樾文字的错误,得到风景区积极回应并进行了改正。日前经过放鹤亭,又发现了一处离谱的错误——放鹤亭中有康熙御碑,亭边立有以中英日三种文字解说的牌子,其中写道:“碑上还刻有‘康熙御笔之宝’、‘万岁作暇’等印章。”

碑上确实有印,但并无“万岁作暇”,倒有一方“万几余暇”。“万几余暇”是康熙常用的闲章,绍兴兰亭景区也有一块康熙御碑,上面同样钤有“万几余暇”。所谓“万几”,乃是指帝王日常政务之纷繁,与“万岁”之意天差地远。

这些事例,都可能属于“低级错误”,但这类低级错误的危害却不容小觑,小而言之是误导游客,大而言之则可能损害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

很难设想这类错误会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因为几乎每一家报纸都有一个负责“校对”的部门,并且制定有严格的罚则,从记者到编辑到校对到总编,都要为既成事实的错误分担责任。而在所有环节中,最为一丝不苟的就是“校对”,校对之职业伦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校对如此,城市国际化建设同样如此。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旨在打造东西方文化国际交流重镇的杭州,需要一个一丝不苟、臻于至善的好校对。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便宜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0learn.net/bzgg/1452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