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周末_报纸历史 > 报纸广告 > 双雪涛像小说家一样存在

双雪涛像小说家一样存在

发布时间:2020-11-19 8:11:54   点击数:

职业作家像小卖店老板,你每天早上要做的事是把门打开。「像小说家一样存在」是双雪涛最大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他开始写作,从银行辞职,又从沈阳来到北京,想距离纯粹更近,但事实上却更为俗务相累。

文|吴呈杰

编辑|赵涵漠

摄影|邢铁军

打开门

双雪涛先生从未想过北京会以这样的方式迎接他。年9月4日下午,他乘坐G次高铁从沈阳北站出发,3小时58分后抵达北京南站。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宿舍放下行李,他和前来接风的文学圈朋友们一同驱车去吃火锅。不料天降大雨,在这个周五的晚高峰,整座城市「像一个烂泥塘一样」,半小时才艰难地往前挪动了一公里。他在心里暗骂:「一到北京就是下马威啊。」

时年32岁的双雪涛是来北京报到入学的,他是人大文学院首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俗称「作家班」)的学员。一年前双雪涛凭在《收获》上发表的《跛人》刚获得了些许名气。27岁之前,他的生活与写作几乎毫无关联,他是沈阳一个庸碌的银行职员,每天与数量庞大的钞票打交道,做嵌入行政体系中的一颗螺丝钉,严格执行领导的想法,「领导说:弄!我们就弄。」

相比而言,作家班同学来头都不小,有人得过鲁迅文学奖,有人小说销量破百万,导师们更是成名已久,阎连科、刘震云、梁鸿都来了。来到北京的缘起是一次偶然,一位前辈作家翻《收获》,看到了最末的那篇《跛人》。这个陌生名字的作品冲击力太大了,她问《收获》编辑要了双雪涛的电话,直接打了过去:「你要不要来作家班?」

双雪涛毫不犹豫地决定就此换一个环境:「我那会儿在沈阳就是生活很平静,天天工作……(但)我到了一个我有点要窒息,就是那种平静和那种安全已经到了让人不太舒服的时候了。」沈阳是湖泊,但北京是河流——前银行职员双雪涛被召唤来了北京。

他念旧,此后只要回到沈阳,总要找来关系好的前同事小聚。这时,他会想起在银行的日子。「档案放在哪里」、「新做的表格在哪个文件夹」、「银监局马上就到,赶紧整理一下材料,不要给领导打脸」的咒语在那5年间箍紧了他的生活。那时他二十来岁,能喝小一斤白酒,跟客户吹起牛逼也从不觉得可耻,最爱听每月工资到账响起《加州旅馆》的短信音乐——「W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0learn.net/bzgg/14869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