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周末_报纸历史 > 报纸广告 > 原本想筹10万出本书,结果玩大了

原本想筹10万出本书,结果玩大了

发布时间:2021-7-7 11:59:00   点击数:

17号故宫博物院忽然宣布,

在元宵节当天和第二天将开放夜场!

这可是故宫建院94年来的第一次!

预约门票上线秒没,连网站都被挤到瘫痪,

抢票难度堪比大学选课和春运,

抢到票的都是神仙!

而在2月中,北京迎来大雪,

故宫雪景照片一出来,

门票也瞬间销售一空,

就连带飞往北京的机票都涨价。

滑动图片欣赏故宫雪景

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都说,

故宫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观众增长速度太快。

Gif图文资料

故宫号召力之强,

有时候连故宫人都没办法预料到。

在年年底,

原本只想众筹10万出一本书的故宫,

不小心玩大了!

年10月24日,故宫出版社发起众筹,希望筹集10万元用于出版互动解谜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后文简称《谜宫》)。这本书号称是中国版的《希修斯之船》,制作难度极大,因此出版风险也非常高。

▲《希修斯之船》是美国鬼才编剧、导演J.J.亚伯拉罕首部小说创作,首次印刷20万册立刻断货,被读者选为“最想拥有的小说”。随书有多达23个附件,颜色不同材质各异,从餐巾纸到信件,从报纸到明信片,从照片到书签,可以说是史上出版难度最高的书,也被认为是无法电子化的书。

没想到众筹1个月时间,居然筹到了多万元,狂卖12.2万套,打破出版业众筹记录,令人目瞪口呆。

▲元/套的价格并不便宜,是我们膨胀了吗?这么贵的一本书,购买热情这么高涨?然而小编我也是看到众筹页面就心甘情愿地下了单。

实物书小编已经收到,游戏也玩到结局(游戏过程中数次怀疑自己的智商),无论是书本身还是配套的游戏App都制作得非常用心。

18件随书附件材质各异,宣纸、铜版纸、珠光纸、卡纸、瓦楞纸……平时常看到以及很少看到的纸质都用上了,感觉印刷厂应该会被这本书逼疯。

▲虽然道具方面并非尽善尽美,比如毛笔的质量有待提高,但元真是买不了吃亏。

这本书能够达到破纪录的众筹效果,除了故宫这个大招牌,书本身的创新元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谜宫》最大的创新之处,当然是将历史、文化与最新的互动解谜方式结合起来,使读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故事以及文化知识,完成一场历史文化的探索之旅。

▲书中的附件之一“乾隆通宝”也是专门定做的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场景,《迷宫》设计者对现存文献、历史档案进行梳理,尤其是参考了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大量文物信息,并且尽可能的还原了书中所出现的器物,列出了每件器物的详细尺寸、质地、纹样等内容。所以,只要真的有用心,就不需要担心别人看不到。

当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用心,可不仅表现在内容上,形式上也颇有诚意。

就从书籍装帧来说,采用了四孔线装书的仿古工艺,每一本都需要工匠手工穿针引线,充满了手作的温度。

其实《谜宫》这本书,装帧上不仅用了四孔线装,还用了现在很少见到的包背装,附件中的抄经贴则用了经折装,这些都属于古籍装帧手法。

▲顺带剧透一下,《谜宫》这本书采用包背装除了更有古籍的样子,还藏着解谜的线索,不止一处会用到。

借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一下古代书籍的各式装帧手法。

卷轴装

卷轴装是从更早期的简策(就是竹简书)演变而来,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新的造纸方法,使得写书再也不需要用竹简,而慢慢变成用纸,于是简策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卷轴装的制作手法是将书页按照规格裱接好之后,将两端粘贴在原木或者其他材质的轴上,然后再卷成束。卷轴书盛行于隋唐时期,之后历代都有沿用,到现在,装裱字画的时候,我们也还是喜欢用卷轴装。

龙鳞装

龙鳞装属于中国独有的书籍装帧方式,在唐代中叶已经开始出现,北宋广为流行。龙鳞装从外表看上去,和卷轴装一模一样,但内藏玄机。它的形式是,一张长纸作底,首页全幅裱贴在底上,从第二页右侧无字处用一张纸条粘连在底上,其余书页逐页向左粘在上一页的底下。阅读时从右向左逐页翻阅,收藏时从卷首向卷尾卷起。龙鳞装的书页鳞次相积,展开时书页有如旋风,因此也叫“旋风装”。

龙鳞装是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式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因为工艺太繁复,到今天已近失传。唯一一本传世的龙鳞装实物《刊谬补缺切韵》现藏于故宫,平日并不对外展出。

经折装

经折装是根据卷轴装改造的,据说在唐代后期开始出现。卷轴装当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每次看卷轴书,都要从头打开,看完还要卷起来,费时费力,于是就出现了经折装。

经折装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地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再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

▲经折装的书叫作“折本”,书画、碑帖以及佛经最喜欢用这种装帧方式,大臣们递给皇帝的奏折也是用的经折装。

蝴蝶装

蝴蝶装是随着雕版印刷的盛行而发展起来的,始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元。蝴蝶装的装帧方式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因为翻阅的时候像蝴蝶飞舞翅膀,所以称为“蝴蝶装”。相比经折装,蝴蝶装更加牢固。

▲蝴蝶装会有很多空白页

包背装

始于元朝,明朝中期开始流行。这种装帧方式和蝴蝶装有点相似,主要的区别就是,包背装对折页是文字朝外,将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再贴合起来。包背书除了是单面印刷,两页书口处相连之外,与现在的书没有区别。

▲蝴蝶装和包背装的区别就是,书页一个是朝里折,一个朝外折。

▲包背装的书是“中空”的。

四眼装

虽然包背装相比之前的装帧手法已经方便了很多,但装订手续还是比较复杂,所以慢慢被线装书取代了。线装书出现于明代中叶,它的特征是装订的书线外露。装订方式是将书页对折,码齐,前后加上封面,打眼穿线就完成了。一般会打四个孔,成为“四眼装”,比较大的书,会打六个孔。

因为要打孔,所以这种类型的书基本用的是软封面。我们在电视剧上常看到的武林秘籍,多数都用的线装,到现在也还是有不少书采用线装这种装帧方式。

从卷轴装到线装,古籍的装帧手法是跟随着技术进步以及人们阅读需求发展起来的,其中藏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我们也理应积极探索,发挥创造力,借鉴古人经验,去思考未来书籍装帧的新手法。

如今书籍的装帧偏向单一,像龙鳞装这么美的装帧方式,我们已经很难见到。所幸也有文化传承人,用工匠之心,探索即将失传的技艺。

比如龙鳞装的非遗传承人张晓栋,用两年时间研究龙鳞装,他说为了做出一本龙鳞装,废掉的纸可以装一屋子。不仅如此,他还将经折装和龙鳞装两种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相结合,创新制作了经龙装《红楼梦》。

▲龙鳞装书页翻飞,有如一出鲜活的舞台剧。

面临失传的又岂止书籍的装帧方式?中国的文化遗产丰富,但因为缺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0learn.net/bzgg/15056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