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第五辑,年“明清以来的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生暑期学校纪念专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
在历史研究中,无论基于某种理论,或是运用某种范式,都必须详细地、全面地掌握史料。对于实证史学而言,最有价值的史料往往是尽可能保持着原始状态的史料。宣称“史学只是史料学”的傅斯年曾经对史料有过三点通俗易懂的说明:
(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的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
(二)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所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
(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
傅斯年本人积极推动了明清档案的收集整理,他在解释上述第2点时谈及档案。他说:“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利用了档案,然后可以订史”。并且明确指出,“档库中出材料”。
由此可见,如欲研究的深入或者开辟新的学术领域、寻找新的研究课题,就必须“扩张”、即发掘新史料,并且“直接研究”包括新史料在内的所有“材料”,方能使研究有新意。
具体到明清史的研究而言,档案文献就是诸种史料中最值得重视的原始资料,也是近百年来不断“扩张”、而且还在继续“扩张”的史料。冯尔康在《清史史料学》中根据体裁将清代文献史料区分为13类,其中第10类是作为“最原始的史料”的“档案”,并指出“其价值业已引起学术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