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周末_报纸历史 > 报纸广告 > 重磅天气预报全面迈入中国芯时代人

重磅天气预报全面迈入中国芯时代人

发布时间:2022-12-27 14:28:28   点击数: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1053053973129699&wfr=spider&for=pc

5月4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数值预报发展到年,国家级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全部被自主研发的技术替代。

从“零”到“一”,再从“一”到“全部”,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正在推动中国数值预报系统迈向国际舞台。

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过去,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数值预报模式是我国预报员开展业务的主要依据。为了让预报员尽快用上我国自主研发的预报产品,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奋斗经年。

“自主创新绝不是照搬国外先进的系统和产品,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数值预报,这需要坚持既定技术路线不动摇,不断累积,在防灾减灾实践中磨砺前行。”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副主任、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数值预报团队负责人沈学顺说。

一步一个脚印,中国数值预报模式实现“零突破”——

年,中国气象局开始自主研发新一代全球-区域通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并在区域模式上取得成功;年,GRAPES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年7月,GRAPES的研发全面进入全球模式系统发展阶段;年,GRAPES研发团队入选国家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这是我国气象领域的唯一一支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年,高分辨率资料同化与数值天气模式被确定为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三大攻关任务之一,自主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年,正式业务化运行并面向全国下发产品的GRAPES全球预报系统,被视为我国数值预报技术体系全面实现国产化的大作,也宣告我国全面掌握了从全球预报到区域高分辨率预报的系列数值预报核心技术。

图为GRAPES_GFS预报年5月4日00时北半球hPa高度场

从生产到应用显真功夫

用实力说话,数值预报的“中国造”绝不仅是一个口号。

年夏天,当台风“天鸽”在广东珠海南部沿海登陆时,停航的航班、回港避风的渔船和空无一人的街道是人们给出的回应。在这背后,是GRAPES-TYM提前准确抓住台风路径和降水特征,为台风预警服务打下了提前量。

台风“天鸽”致珠海全市“四停”。图/中新网

台风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气象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年,中国气象局开发了GRAPES_TYM区域台风模式,该模式水平分辨率为0.15°,垂直分辨率为32层;年这组数据被刷新,水平分辨率提高到0.12°,垂直分辨率提高到50层。在年投入业务使用的新版GRAPES_TCM,在资料同化、涡旋初始化、GRAPES模式动力框架和物理过程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今年冬季,利用新版模式,中央气象台为韩国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提供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针对多为山地、露天环境下的国外雪上项目场地制作气象预报产品有较大难度。中国气象局主要以我国研发的3公里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GRAPES-Meso)的客观预报产品为参考,结合韩国气象厅提供的赛场观测实况数据及地形影响,由预报员进行分析、订正,最终给出预报结论。

GRAPES-Meso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非静力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早在前几年的重大活动中,就已经崭露头角。在年南京青奥会气象保障服务中,GRAPES-Meso发挥了重要作用,气象部门精准的预报和贴心的服务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年,GRAPES为G20杭州峰会提供精细客观量化服务产品共10类24种,实现无缝隙保障。

目前,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平均可用时效超过7天,预报产品数量已增至70种,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当地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增强天气预报准确性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让“国货”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年5月,中国气象局被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对该中心的业务能力要求,就是必须同时具备全球确定性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全球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和全球长期数值预报系统的的能力。

GRAPES数值预报系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年,模式的计算精度和同化技术再上一个台阶。

我国将基本建成从局地公里尺度到全球10公里尺度的GRAPES气象灾害及环境精细化数值预报体系;形成下一代大气模式框架原型系统,为天气气候一体化数值预报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

提升对局地强天气的快速预报预警能力、提高对全球天气尤其是大范围转折性天气的可用预报时效,是今后数值预报努力的重点。

“未来,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将朝着全球公里尺度分辨率、海陆气冰耦合数值模式系统、百米分辨率局地数值预报和多尺度集合预报方向发展。”展望我国数值预报的未来发展,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王建捷道出了自己的心愿:“如果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以及美国、英国和日本等看作是数值预报领域的第一梯队,那我们目前还处于第二梯队。希望再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可以接近甚至进入第一梯队。”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王玫珏、段昊书

责任编辑:Shirley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0learn.net/bzgg/15247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