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学里最轻松的一刻,就是在期末考试全部结束之后的时刻了。无论考得如何,终究是长长舒了一口气。没有认真复习的,会有挂科的忧虑;即使认真复习的,也会有成绩不理想的忧虑。
倘若你平时上课认真听讲,期末复习把老师上课的笔记都认真地背诵,最后考试的题目很多却是你的任课老师根本没讲过的,又会作何想法。而这,正是我所在的学院切实发生的事情。年我们学院的专业课之一传播学概论由两个老师教,最后的考试却是一个老师单独出题;上学期的新闻学概论也是两个老师教,最后的试题是两个老师各出一张卷,随机抽取其中一张作为试题卷。
理工科的知识传授或许还有谱可依,而人文社科的讲授大不相同,即便是讲同一门课,用同一本教材,但所讲的内容,从宏观的框架结构到具体的知识细节,都大异其趣。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理解。这对教学来说本大有益处,人文社科本无标准答案,而且多元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视野的开阔、理解的深入。
然而,临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是另一番光景了。如果运气好,抽到了自己任课老师出的题,那你的复习必定事半功倍;如果运气不好,抽到的试题是别的老师出的,两个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又有较大差异的话,复习大多是事倍功半。
这真的是大学里考试的意义吗?学生不同意,老师也未必同意。前不久靠编剧小说式的考题,引起舆论鐧芥椋庡ソ娌诲悧鐧界櫆椋庡摢涓尰闄㈣兘娌荤枟寰楀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