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周末_报纸历史 > 报纸广告 > 把消费者当傻X的常温乳酸菌饮料必死

把消费者当傻X的常温乳酸菌饮料必死

发布时间:2018-1-2 3:20:17   点击数:
导读

为什么有些产品能蒙蔽大多数人还是在劫难逃?

为什么有些产品骂声一片照样风生水起?

营销要影响的不是多数人,而是少数关键人!

这两年饮料行业的日子难过,康师傅的衰落已经被喊了好多年了,今年上半年又跌了百分之十几,最近又爆出娃哈哈年收入断崖大跳水,直接从上年的多亿掉到了多亿。

饮料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从来都是刀光剑影拼杀激烈,可现在连大哥们的日子都这么难,小弟们更是提心吊胆。于是,大家纷纷需找品类机会点,指望藉此杀出一条血路,逆势成长。大概从14年开始,众多企业冲向了“乳酸菌饮料”。

一时间,市场上的“益”、“活”、“菌”等饮料层出不穷,动辄就是几百亿的益生菌,这么看,王健林老板定的“一个亿目标”确实太小了。

益生菌饮料分为活菌型和灭菌型的,前者像养乐多、蒙牛的优益C、伊利每益添,另外味全、光明都有,是低温冷藏的。活菌型乳酸菌饮料这些年发展极为迅速,养乐多年对外宣称做了亿,但据内部透露远远不止这些。而且养乐多的生产布局尚未覆盖全国,国内只有约一半的地方能买到养乐多,这个做了上百亿的产品,目前还仅仅是个“区域品牌”。

而另外一种,就是今天老苗要撕的主角——灭菌型乳酸菌饮料,当然,企业自己更喜欢把它叫做“常温乳酸菌饮料”。十年前风光的太子奶是该品类最早的明星产品,这些年随着娃哈哈、君乐宝之类的名企加入,又有“小样”等产品的大力度推广,市场上刮起了一股“常温乳酸菌饮料”的台风,据称有名有姓的常温乳酸菌品牌有80多个,一些本来做活性乳酸菌饮料的乳企,比如蒙牛光明,在推低温产品的时候,也捎带着做些常温的。

对益生菌稍有常识的都知道,常温乳酸菌饮料里的“菌”是被杀死的,宣传里号称的“几百亿”只是噱头,完全没有益生菌的生理作用了。用一个兄弟话来说,里面含的是“几百亿益生菌的尸体”。

从营养的角度来讲,乳酸菌饮料含奶量低,蛋白含量仅为1%左右。而且因为口味的需要,乳酸菌饮料的含糖量多数超过10%,各种食品添加剂的用量跟大部分饮料比较,也都不算少。

某老板打算上常温乳酸菌饮料,征求老苗意见,我的回答是,这种功能只是噱头,营养和健康价值都相对较低的产品还是不要上了,如果你实在要上,可以上活菌型的,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做起来。

该老板当即就嘲笑老苗的迂腐,作为业内人士,该老板当然知道活菌才有功效,但活菌需要冷链配送,经销商不好招,区域难拓展,如果常温的,借着目前乳酸菌的势头,能全国招商啊,短平快,广告一打,说不定全国市场就做起来了。更关键的是,普通消费者哪分得清“灭菌和活菌”啊!

经常会有营销人员讲,我这产品是卖给普通消费者,你一个业内人士不认可不要紧,我这产品是卖给乡下人的,你个城里人不认可不要紧。但真的是这样吗?普通消费者分不清,你就能把市场做起来吗?

我们先上栗子吧。

年纪大一些的营销人应该都记得当年的“核酸骗局”,以珍奥核酸为代表的核酸类产品,国家审批的保健功能是提高免疫力,却夸大宣传成神药:号称可以营养和调节人的基因,几乎包治百病。他们用了一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做背书,以专家讲座和软文作为主要推广形式,不光普通消费者没办法识别,连一些有点专业背景的人也被“忽悠”进去了。但总归有人看的明白,比如方舟子,于是《南方周末》一期专题报道,核酸的西洋镜被拆穿,林林总总的品牌被一网打尽,颗粒无存。

这个太老了,说个近的。酵素,前两年够火吧?“减肥清肠助消化”,可现在也消停了。为啥?因为没效果!为啥没效果?因为所谓的酵素其实就是传统上讲的酶,一点都不新鲜,其成分是蛋白质,生理作用是生物催化剂,人一旦是把它吃下去就被消化成氨基酸了,跟吃点蛋白粉没啥区别,当然没有宣传的那些效果!

再来一个,粗粮饼干是个好概念,但产品一直做不起来。粗粮的口感比较差,要改善口感,通常的做法是添加大量植物油甚至是植脂末,这样反倒使得热量大大增加了,打着健康概念实为垃圾食品。尽管多数消费者并没有看包装上营养成分表的习惯,但就是那少数一些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0learn.net/bzgg/2095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