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爱松
来源=《对话性阅读与批评》
一
文学史上有一类作家,生前藉藉无名或仅有薄名,公众并不觉得他同别的作者有什么不同,评论界对其创作甚至表现出某种冷漠和迟钝,但当上帝之手意外地和过早地夺去他们的生命时,公众却作出了近乎恍然大悟式的过激反应,甚至认为他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可替代的。面对这种迟到的声名雀起,倘若死者地下有知,有时真足以使他们惊吓得一骨碌坐起。身前身后如此这般的不同遭遇,正应了王小波在小说《未来世界》上篇中写下的一句话:“死掉是最好的护身符”。王小波自己就是这类作家的一个典型例子。
今天,当我们目睹对王小波的种种赞誉之词,并看到他的所有著作包括早期作品和一些未竟稿都得以整理出版时,会觉得王小波是有着一种先知先觉式的。尽管王小波生前已有相当的文名,其遭遇比《未来世界》中的“我舅舅”要好些,但他针对“我舅舅”的遭遇、用自己一贯的反讽语调写下的一段话,却也堪称他个人的人生谶语:“任何人的遗著都能够出版,这和活着的人有很大的不同。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死掉是最好的护身符。”王小波生前拒绝所有种类的护身符,可他无法拒绝由他的英年早逝所带来的额外的赞美。上帝的不公和命运的残忍,或许莫过如此。
我对王小波小说的阅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