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以申论不知如何准备才好,于是在万般无奈下便会跑进书店,买上几本历年真题或者模拟试题,然后按照书上的章节进行准备。
大家一定会发现,很是枯燥无味,并且感到效果不明显。我还是结合自己准备公考的经历,谈一下我的复习方法。
一、熟悉题型不管是国家试题,还是省级试题,申论的题型大致分为四种:概括、就某句话或事件具体分析、提出对策、综合论述。
概括题型要求:一定要简洁,但是却要详细。就像一篇新闻稿件的导语,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局等,用最短的语言解释清楚最完整的事件。
具体问题题型要求:作答这类题型,只要认真分析试题所在的段落就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时,可以结合大背景分析一下。不过,要辩证的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切不可一刀切,只看到一个方面肯定得不高分。
提出对策提醒要求:这个是最简单的。大家感觉准备了很长时间的申论,就是措施记忆的最好。不过,要说明的是一定要结合材料,否则措施再好也不得分。
综合论述题型要求:开头结尾要像是写的文章,不要像作文。要用辨证的文字表达。开头结尾很重要,这决定你文章得分的梯度。中间部分可以用小标题,不过一定要有层次感。
二、准备材料其实大家手中的材料很多,并且完全可以利用图书馆里面的材料。例如《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瞭望》、《半月谈》、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QZZN论坛等。
之所以没有推荐《人民日报》以及《光明日报》等,感觉会议精神太多,申论完全用不着,与其记忆那些东西,不如看看具有故事的文章。
还有一些其他的书刊等。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过,不要过多。
三、运用资料首先:改变一种误区。
很多人拿到一篇文章之后,感觉有用就会把那些条条框框记忆下来,认为掌握了这些就足够了,甚至是全部复印之后,一遍一遍的背诵。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准备材料,主要还是语言的运用,那些你记忆的措施等考试的时候不一定用上。
同时,关于评论性的文章,似乎大家都很喜欢,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这种题材不适合咱们考试作答。意思就是它的题意范围太过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