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周记有非常多的同学不符合要求。史老师是希望格式能够与语文书上的研究报告相一致,按“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个部分来写。从入选的这些研究报告来看,让史老师欣慰的是,大部分研究报告符合了老师对格式的要求;有几个同学的选材新颖有趣,做了真实的、较深入的研究。当然,这期的不足较往期也更多。简单说两点:一是有些同学的“资料整理”过于简单,或者只是摘录,没有整理;二是有些同学的“研究结论”其实还不是结论,只是另外一个版本的“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应该是形成了自己主观判断了的语言。
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每一篇研究报告和老师的点评,细细琢磨一番。加油!
关于乐高集团和乐高玩具
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李沿成
一、问题的提出
我非常喜欢乐高玩具,模型千变万化,许多人也喜欢乐高。乐高集团和乐高玩具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乐高玩具可以经久不衰呢?乐高在中国有工厂吗?带着这些问题,我对乐高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询;
2.翻看产品说明书;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乐高集团来自丹麦,迄今已经成立89年。
乐高集团创始人是克里斯第森先生(OleKirkChristiansen)在丹麦的一个小城镇——比隆(Billund),于年创立。乐高玩具起初只是一些小型木质玩具,后来才发展称为塑料拼接玩具。
2.创始人坚持质量诚信的原则,乐高玩具经久不衰。
克里斯第森先生的座右铭正是“只有最好的才是足够好的”。乐高公司的座右铭之一就是“我们在一起”。克里斯第森先生一直坚信质量诚信是事业的根本,对于任何工作他都要求极高的质量。这才使得乐高这一产品可以经久不衰。
3.乐高集团将亚洲视为核心市场,8年前在中国建立了工厂。
年,乐高集团在浙江嘉兴市建造乐高工厂,上海也建造了工厂,专门用来供应亚洲用户的乐高玩具需求。
老师点评:
Vic的研究报告选题新颖,且符合儿童喜好。四个板块的内容均非常恰当。尤其是“研究结论”部分,完全是从前面的“资料整理”中提炼得出的。真好!商榷一点:报告题目中“乐高集团”与“乐高玩具”的前后位置是否互换一下更好?按由此及彼的逻辑,应该先是“乐高玩具”,再是“乐高集团”。Vic觉得呢?
关于书法流派的历史现状研究报告
■王艺轩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人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写字笔锋,那古代有哪一些流派?历史上有哪一些书法大师?现在大家多用的又是哪一种?……于是,我对书法流派的历史现状展开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找书籍和报纸
2.咨询他人
3.上网查找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以前书写流派有很多,主要是“楷书四大家”,不过瘦金体之类的文字等等;
2.人物、流派也一样数不胜数,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等,还有一些智永真、唐寅等,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应的书法作品;
3.现在大家多用行草等字体,少有人使用草书,以及更古老的字体了;
4.现在一些“流派”也十分流行,“奶酪体”是之一,看起来漂亮,但是不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格调,我们要少书写这种字体,发扬中国优秀文化。
老师点评:
小艺的研究报告非常棒,选材就没有简单地模仿书上内容,“资料整理”更是增添了“怪像”一栏。这是真正在研究,以研究促自己成长的学习态度。一个小建议,在字数比例上,“研究结论”可以明显少于“资料整理”。明白吗?再次表扬小艺!
关于“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何敏皓
一、问题的提出
“孙”在百家姓中排靠前的第三位,人数也在全中国排名前二十。“孙”姓的起源是什么?历史上姓孙的名人有哪几个?“孙”在哪个文字时出现的?“孙”在各种文字时都长什么样?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孙”姓做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书籍
2.上网查询
3.询问姓孙的邻居并查询孙姓族谱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孙”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截至年,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省是孙姓的集中点,约占了全国44%。名人人,约占了1.15%,排第十三位;著名医学家排第十七位。
2.我们身边姓孙的并不多,名人却很多,有军事家孙武孙膑、开国皇帝孙权、药王孙思邈、大儒孙奇逢、革命先烈孙中山……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为中国作贡献。
3.孙姓在中国姓氏人口排序中,排行第12位,次于徐姓,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
老师点评:
淡淡确实做了很多的资料搜集工作,非常好!在“资料整理”板块中,“字体演变”这一部分不能直接摘录搜集到的资料,应该把语言转化成与其它资料风格相统一的语言。因为这一板块的名称是“资料整理”,仅仅是招录就还不叫整理。另外,“研究结论”中的几个观点,顺序也要与“资料整理”板块中的一样。加油!
关于“骆”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骆宜楠
一、问题提出
我姓骆,据我所知,我们天长小学五年级只有我一个人姓骆。“骆”姓是怎么来的?百家姓中“骆”姓排第几位?历史上姓“骆”的名人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骆”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询。
2.询问“骆”姓的人
三、资料整理
1.“骆”姓的来源: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源于赢姓赵氏,出自商朝纣王时大臣恶来之玄孙大骆,属于以祖名为氏;源于姬姓;源于鲜卑族;源于官位;源于女真族;源于满族……共十一种来源。
2.“骆”姓的历史名人:骆宾王,婺州义乌人,唐代文学家;骆恒光,浙江诸暨人,书法家;骆俊,乌伤人,南北朝时陈国著名将领;骆文博,黑龙江人,著名舞蹈家。
3.“骆”姓的现状:据年记,“骆”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一百十三位,国内人口约为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
四、研究结论
1.“骆”姓一共有十一种来源,出自不同地点;
2.历史上,“骆”姓有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书法家骆恒光,军事将领骆俊,舞蹈家骆文博……他们都非常厉害!
3.“骆”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一百十三位,约占全国人口的0.%。
老师点评:
“问题提出”写的最自然、流畅,非常好!“资料整理”建议还是运用表格会清晰一些;关于“来源”部分的资料,应该重新组织语言,比如运用总起分述的段落来介绍。“研究结论”中的第2点与“资料整理”中的内容其实差别不大,应该提炼成自己的一个观点,比如姓骆的历史名人众多,且在各个领域中均有杰出代表。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陈青沅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好几个同学都姓陈,姓氏是一种文化,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哪些?陈氏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这些很值得研究,所以我就对陈氏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式
1.阅读书籍、报刊;
2.上网搜索资料;
3.请教他人。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陈姓源于舜帝的后裔,被灭亡后变成了姓氏;
2.历史上陈姓名人辈出,有大文学家陈子昂、《新青年》的创办者陈独秀、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陈毅等;
3.年,我国户籍人口陈姓排名第五。
老师点评:
格式是符合要求的,这点挺好!“资料整理”部分过于简单,在研究过程中,肯定搜集到了非常多的资料,应该分类整理到表格中。“研究结论”是要从“资料整理”中得出的。比如说“历史名人”,结论中有这些人的身份、成就,“资料整理”中反而没有,这就不对了;“人口排名”也类似,“资料整理”中都没有年份,结论中反而有。这些都要好好修改。
关于“苏”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苏子祺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苏”,苏姓的由来是什么?历史上姓苏的名人有哪些?现在“苏”姓排在我国人口第几位?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找
2.询问长辈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苏姓的历史有年-年。
2.名人有苏轼、苏四十三、苏步青……
3.人口大约人,排名第41。
老师点评:
子祺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格式正确,这点要表扬!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资料整理”稍微简单了点,应该有更翔实的内容来支撑起一篇研究报告;二是“研究结论”应该是从“资料整理”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另外的摘录一句资料,或者还是只有资料。比如你的第1点“苏姓的历史有年-年”,这其实还只是一个资料,要写成“‘苏’姓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周代”,这就是自己的结论了。不懂可以再问!
关于“的地得”的研究报告
■伍雨馨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的语文作业经常出现“的地得”胡乱使用的情况。老师多次提醒,引导同学改正,但同学们仍会使用错误。因而追溯其缘由,故做此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收集资料。
2.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1.以前的用法:以前“的地得”写法与现在相同,用法也与现在相同,但读音并不是全读de,而是“的”读de,“地”读di(四声),“得”读de(二声)。例如“地”用于快速地di(四声)跑,得用于跑得de(二声)快。
2.现在的用法:现在“的地得”都读成的de(轻声),起连接作用的,定语后写作“的”,在状语后的写作“地”,在动词后的写作“得”。例如:美丽的花朵,快速地跑,跑得快。
四、研究结论:
1.以前把“的地得”分别读作的de(轻声)、地di(四声)、得de(二声)便于区分。
2.现在写法有所区分,但与以前不同,读音全改成了de(轻声)。
3.我认为从小我们只学了“的”,也全用了“的”,得在年龄稍长时,才学习“地”和“得”,容易de的“的”,并且读音相同对于小孩子也并不是很好区分“的地得”。
老师点评:
蓉蓉的这个选题特别特别好!史老师确实在每一天的改作业中都要帮助同学们纠正这三个字。两个建议:一是“资料整理”时建议使用表格,看起来会更加直观一些;二是结论的第3点语言还是有点读不通,究竟什么意思?再斟酌清楚一些。
关于“车”字历史的研究报告
■徐莎茗
一、问题的提出
在古代,“车”字早期的写法和我们现在差别很大。车字是什么时候创造的?从什么时候开始“车”字的写法与我们现在的繁体字“車”相近?“车”字有哪些历史?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车”字的创造和历史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阅读《说文解字》中关于车字的相关内容
2.上网搜寻
三、资料整理
创造时间:早在商朝时就有了车字,为夏后时奚仲所造。
车字历史:早期车字(甲骨文)像某种器械两边各有一个轮子,中间是“甲”形的箱体,表示保护性的设备,人在箱体中可以免受攻击。晚期甲骨文省去箱体形状。金文将箱体写成,并加上套牛或套马用的牛轭或马轭。晚期金文省去轭架和两侧的两个轮子,只剩下两侧轮毂和中间的箱体“田”。当古代盛行篆书时,篆书承续了晚期的金文字形。西周时期的车字与现在的繁体字“車”已经很像了。
四、研究结论
在商朝时就有了的车字,为西周时期中所造。随着字体一步步简化,在西周时期,车字就与现在的繁体字“車”差别无几。
老师点评:
莎茗的选题非常有意思!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汉字。关于研究报告,史老师有三点建议:一是“资料整理”建议用表格;二是在涉及到各种文体的写法时,建议使用截图插入到文本中;三是“研究结论”建议分点表述。明白了?
关于“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周成菲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周。“周”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周的名人有哪些?“周”姓现在的发展情况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周”姓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找资料
2.询问他人
3.查阅书籍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周”姓大多来源于“姬”姓。
2.历史上,“周”姓名人辈出。有周亚夫、周敦颐、周树人、周恩来等。
3.年,“周”姓人口总人数全国排名第九。
老师点评:
菲菲的“研究结论”写的最好,完全是从“资料整理”中得出来的,并且非常精炼。当然,也还有不足之处,比如第3点,菲菲所写的还只是一个陈述性的资料,还没有形成结论。要怎么样才是结论呢?比如说“人口非常多”、“排名非常靠前”等等,这些就是带有主观判断的结论了!
关于“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周悦
一、问题的提出
因为我姓周,所以我很好奇周姓是怎么来的呢?正巧我好几个邻居也姓周,所以我很想知道周是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他们的祖先是谁?经历过多少历史变迁?从古至今,姓周的名人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什么朝代最兴旺?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相关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询问他人
2.查阅书籍
3.上网查询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周姓的祖先是皇帝周文王、周公等,这为周姓总人数之多、增长之快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周姓的人才辈出,有三国名将周瑜、周泰皇帝、周文公、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周恩来......总的说来,唐朝以前多出名将,宋朝以后多出文人。之后,江浙地区成为周姓人才的集中地,诗书传家的典范,现当代也是名家辈出。
3.年我国人口最多的是王姓,周姓排第九。
老师点评:
周悦非常努力!点评到目前为止,周悦的“资料整理”是最翔实的,说明周悦做到“勤奋”了,真好!一个建议:“研究结论”应该与“资料整理”一一对应起来。“研究结论”是从“资料整理”中得出的。而结论中“年我国人口最多的是王姓”这一信息老师在“资料整理”中似乎没看到。
关于“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高子印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高,但是我不知道高姓的历史和来源,况且我们班也有姓高的。于是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高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上网查资料。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高姓虽然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春秋以后却以齐国,鲁国之地高氏居多。据史料记载,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姓已可能迁入河北、辽宁境内。秦汉三国时期,人口迁徙频繁,高姓人氏主要活动于海河流域,黄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地区。今天高姓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
2.我国历史上高姓人才辈出,高姓当皇帝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高柴;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高洋;唐朝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的诗人高适;《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者清代文学家高鹗。当然也有奸臣,那就是80万禁军太尉高俅。
老师点评:
“研究结论”不必那么详细,这是简单的研究报告,只需要类似于“总分”段落中的那句总起句即可!当然,文无定法,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具体对待。史老师其实非常期待同学们在做姓氏的研究报告时,能够深入到自己这一族是从哪一脉繁衍下来的。明白吗?
关于“倪”姓的来源及名人轶事的
研究报告
■倪蓁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倪ní,可身边除亲人外与我同姓的人少之又少,甚至还有人连我的姓氏这个字都不认识,而我的家人们也对我们的姓氏知之甚少。这让我颇有些郁闷,于是我决定对我的姓氏进行追根溯源探究一番。
二、研究方法
1.辞典等文献资料
2.网络查询
3.其他途径
三、资料整理。
1.“倪”姓的起源与现状
殷商时期,皇帝后裔就建立了邾娄部落,在西周初期被封为诸侯国。后来周公旦为了稳固皇族对于国家的统治而选择削弱诸侯国的力量。于是邾国国王的儿子被分封到郳ní地,成立郳国,当地人便以郳为姓。春秋战国时期,郳国被楚国所灭,国人逃难后为了防止楚国追杀,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倪。现在的倪姓拥有多万人口,约占中国全国人口的0.12,在姓氏排行中排第位。而倪姓在成文于北宋初期的百家姓中排第71位。
2.“倪”姓名人
倪宽是汉代的著名水利专家、文学家、历法专家。他疏通了郑国渠,还与司马迁等人一起编写《太初历》,整理《尚书》。倪说yuè是战国时期的宋国大夫,很早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哲学命题。倪若水是唐朝的一名官员,因制止唐玄宗在南方搜集珍禽异兽而名垂青史。倪瓒zàn字云林,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与黄公望、吴镇、(一说赵孟頫)王蒙并称“元四家”。倪元璐是明朝晚期的翰林院学士,著名书法家。他生性正义忠烈,晚年殉国而死。倪映典是近现代革命党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在革命党起义中牺牲。倪嘉缵zuǎn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的原子能化学、核燃料化学及稀土化学做出了不可逾越的贡献……
3.“倪”姓轶事
其实现在被人们奉为倪姓始祖的倪宽并不是真正的始祖,因为当初建立郳国的人到底是谁历史上没有定论,人们只能找到后代中德高望重,成绩斐然的倪宽代替那个人。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倪姓来自于西周时期的某个诸侯国,后人民为了逃难而将自己的姓改为倪。现在的浙江,江苏,四川,山东等地都各有许多个庞大的倪姓家族。可能就与上古时期的这一场家难有关。
2.倪姓虽然不是中国最著名的姓氏,但是也名人辈出。水利专家、文学家以及历法专家倪宽;哲学家倪说yuè;敢于诤zhènɡ谏jiàn皇帝的倪若水;“元四家”之一的画家倪瓒;忠义的书法家倪元璐;革命党人倪映典;科学家倪嘉缵……他们也为推动中国历史做了极巨大的贡献。历史永远不会将他们遗忘!
3.关于倪姓的起源与始祖一向众说纷纭,逃难改姓说,曹姓同源说,少数民族说等等各种说法都言之有理,尚无定论。这确实是倪姓发展史上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老师点评:
倪蓁的研究报告格式完整、正确,“研究方法”中还采用了文献法,了不起,像个做学问的。一个建议:“资料整理”试着用表格整理,用表格呈现分类的资料会更加直观、清楚!另外,寻根问祖,最好能够研究到自己这一族的先祖。
书写孩子们自己的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