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篇论文,北大清华两大名校、三名科学家,卷入了一场学术争议。
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双周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遗传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学术带头人张生家。
而就在此前的8月2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谢灿对外公开了一封《关于清华大学张生家与北京大学谢灿关于磁感应受体蛋白项目合作中违背学术道德行为的情况说明》,请求两校立即启动调查阻止张生家投稿。
谢灿认为,张生家以合作的名义,拿走自己鉴定的基因、抗体,然后撕毁全部协议,抢发论文,违背了学术道德。
张生家则坚称,自己和谢灿的研究完全是两个领域,违背约定提前发文章属于“正当防卫”的无奈之举。
除了此前媒体聚焦的“北大清华之争”,张生家更一语惊人:事件的真正核心是清华医学院教授鲁白欲“窃取”他的成果。
很快,两校都联系杂志社,要求撤稿,但未果。
而两校成立的调查组至今没有拿出调查结论。
10月15日,论文发表一个月后,张生家接到了清华大学没有任何解释的解聘通知。
11月2日,张生家和他的学生龙晓阳接受记者的采访,并首度公布了他持有的全部资料。龙晓阳是有争议论文的第一作者。
谢灿拒绝接受记者采访:“我只有一句,请等待我们的文章发表。”
鲁白也没有接受采访。记者通过间接渠道得知,鲁白完全否认张生家的指控,认为这是他丢了工作、一无所有之后做出的反击,纯属捏造,没有可信性。
张生家谢灿:协议还是聊天
年1月1日,张生家携夫人叶菁正式与清华签约任教,作为独立PI(项目负责人)。张生家受聘于生命科学院,叶菁受聘于医学院,张同时也属于北大-清华联合实验室教员。
此前,张氏夫妇在挪威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任职,是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获奖者Moser夫妇的合作者。
张生家的研究方向是,如何将光遗传学和传统电生理学相结合来解析大脑空间定位系统GPS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而谢灿擅长蛋白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并在年就开始进行磁感应项目的研究。
“磁感应与动物的空间定位密切相关,弄清楚磁感应的机制,也就是解决动物怎么利用磁场进行空间定位。”按张生家的说法,年4月,他得知谢灿一直在做磁感应蛋白方面的研究,便十分感兴趣。
4月21日午后,张、谢二人会面,张生家说,谢灿当即表示乐意合作,并于当天下午将自己的蛋白基因给了张生家。临走时,还合影留念。
当天在场的还有牵线人逄克亮,鲁白的博士生,在张生家实验室学习,以及谢灿的学生覃思颖。
记者:谢灿说一开始误以为你是清华鲁白实验室的助手,所以将实验数据和相关资料都给了你。是吗?
张生家:初次见面谢灿就已经知道我是从去年挪威诺奖实验室回来的教授,是北大清华联合中心的PI,并知道我的研究方向。他在场的学生也很清楚。7月14日,我邀请谢灿参观我的实验室,他惊讶于我和夫人叶菁实验室面积以及在清华的条件(之差)。一直只有我和谢灿双方合作,整个项目鲁白并未有任何参与。
记者:您和谢灿之间究竟是不是一种合作?当时有签署协议吗?
张生家:我们一开始是合作。北京比较好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