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周末_报纸历史 > 报纸历史 > 生命故事分享梗叔

生命故事分享梗叔

发布时间:2017-7-12 19:46:32   点击数: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梗叔:给大家带了些小礼物,是我们团队做的一个文创,背后有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大家好,我叫陈焯宏,我自己在广州很多做公益的朋友都给我一个外号叫梗叔。今天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一些大概从13年到15年,3年的历程中我自己的一些思考。我是05年毕业,然后05年开始做志愿者,08年去公益机构全职上班一直到现在。我自己是学法学出身。今天如果讲理论、讲体系的话,在坐的很多同学比我更有体系。或者说这些内容不需要用游学来获得,高校里面就有很多。那么我想更多的是生命历程的一些对话。在讲PPT之前,为了让大家更能理解我在这里面谈到的寻求自我身份的认同、寻求出路,究竟是在什么样的一种背景和脉络之下让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感受。包括我在这一两三年来,我的身体,我的心理状况,我时常会觉得非常疲倦和无力。我的这样一种疲倦和无力很有可能不仅是身体和心理原因,很有可能具有一种社会性质。

之所以放前面这张图,是因为我小时候出生3个月到9岁是和我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刚刚有朋友提到做这个工作的动力,我认为原生家庭对我是很大的一个影响。但是,说实话,我认为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不一定完全是正面的。比如说,在我毕业以后做志愿者做全职,我爷爷对我说,我很怕你做这个工作走错了路。我发现我做社会性的改变后,我的家人很难理解。甚至产生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我们千里迢迢去关心一些孤寡老人,陪他们谈心。但我们这样的工作者却很少跟家里的老人聊天,去关心他们。你会发现,最亲的人隔阂是最大的。我并不是想说我自己个人的情绪,而是我在第二部分的分享里面会提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的评价和家人的评价往往是双重夹击着做这些社会行动和改变的青年人。他们在外面受到的压力和他们在原生家庭受到的压力往往是不谋而合的。毕业以后我加入一个助学机构,叫麦田计划,是专门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白癜风该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0learn.net/bzls/2023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