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周末_报纸历史 > 报纸历史 > 资本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回顾死鸡走向餐桌

资本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回顾死鸡走向餐桌

发布时间:2018-6-7 13:06:16   点击数:

食品追溯老骆:十年前的老新闻,十年后的今天呢?超市里十多元一只的奥尔良烤鸡我一定不会吃,做为农业人,不多说,自已思考吧!

死鸡走向餐桌资本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回顾一、引子

“死鸡走向餐桌”这个话题,发生在十年前,差点酿成比三聚氰胺更加严重的全国事件。当时国家领导做了重要批示,全国开展了食品安全大检查,尤其针对养殖场的大调查,影响十分巨大。媒体如果跟风报道,死鸡走向餐桌将让养殖业造成比禽流感更大的经济损失。该事件还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此事因笔者的一篇文章引起,我是当事人之一,因此可以多说一些。

年7月,《南方周末》报道了一个新闻事件,关于养殖场死鸡去向问题。起因是笔者发表在《中外对话》(中英文对照电子刊物,总部在伦敦,当时笔者为该刊物的专栏作者)和《新京报》上一篇同名的文章,但文章发表以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   资深业内人士李敏业(化名)曾在同泰屠宰场工作,他说,所谓不同“身份”,有活鸡、次小(2斤以下的小鸡)、死鸡、当鸡(行话,即病鸡)、残鸡(有残缺的鸡)。“鸡的生命很脆弱,有时候一阵车鸣,就会吓死很多。”李敏业说,运输中有活鸡死亡,闷死的,冻死的,病死的……

李敏业提供了屠宰场出售死鸡的部分出货单。今年10月2日的出货单,编号,经李敏业“翻译”:死鸡斤,减去框子的重量,每斤3.5元,总价是元。张某某是到该屠宰场收死鸡的大客户,10月8日斤,11月10日斤,11月24日斤……购买者不止张明一人。10月14日,刘某某购买残鸡70.5斤,死鸡27斤;11月3日,薛某某购买“死31斤”;11月5日,许某某购买死鸡斤,当鸡36斤,白条斤……李敏业说,购买量少的散户,主要是饭店老板,饭店收的死鸡会稍微好一些,而像张明这样的大客户,收购价更低。

年12月4日15时30分,张某某开着一辆红色面包车驶进某屠宰场大院。“我们这有多少货,他就要多少”。李敏业说,冷库里有15筐、约四五百斤的死鸡等待出货。当日,张明把面包车停在冷库门口。工人们将15筐纷纷抬出,放在地磅上称重、装车。15筐死鸡,有一部分已经存放了几天,已经散发出腐烂味道。一些白条身上出现绿色斑点。

 运输中,死鸡的产生难以避免,有时候一车活鸡难免会有几只死鸡,严重时死鸡数量可达几十只。李敏业以斤死鸡为例计算。从河北运输到北京的带毛鸡,每车都有几吨重,价格是每斤5.5元,屠宰场屠宰后会以每斤6.6元出售。“当鸡”比健康肉鸡便宜1元左右。死鸡的卖价也分档次,卖给散户每斤4元,卖给张明这样的专业户是每斤3.5元,质量更差的死鸡每斤约为2元。如卖出斤死鸡,屠宰场可以获得元至元“外快”。

  新京报曝光的过程还有鸡肉注水细节:工人正在给鸡注水增重,一般注水的部位在鸡翅膀下方。视频中所指的“枪”是高压水枪,有两个针头,通过水泵,水快速从针头中喷出。12月15日,在屠宰车间内侧的一个房间,记者发现了两把与视频中一模一样的高压水枪。注水鸡并非大兴某屠宰场独有,记者在通州区某养鸡场屠宰场也发现了注水鸡。

更叫绝的是,笼养鸡可以瘦身变柴鸡。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天气寒冷,某屠宰场的地面结水成冰,院子里却是热闹异常——几把黑色大功率的电风扇显得突兀。哗哗作响的扇叶,吹出强劲的风。电风扇后面,是几排竹架子拼成的长约五六米的桌子。数百只刚经过屠宰的普通肉鸡,整齐地被码放在桌子上。风吹过,原来白色鲜嫩的皮肤开始变硬、变黄。两三个小时后,这些鸡就变了“身份”。真难为他们想到这样的发明。

一名年轻的女工人一边晾鸡,一边说,这些被吹成黄颜色的鸡,有人专门收购,“用来当做柴鸡。”“这些假冒柴鸡有专门的小贩订购。”李敏业说,目前市场上正宗的柴鸡价格在每斤十七八元左右,而他们屠宰场生产的白条约每斤5元。这些经过“加工”的鸡,价格上调两三毛。市场上会将这些假冒柴鸡与正宗柴鸡混在一起出售,蒙骗消费者。柴鸡贩子会提前订货,平常屠宰场每天都能出售多只。事实上,吹出来的柴鸡,已成为屠宰场制假潜规则。某屠宰场的一名负责人说,夏天温度高,他们不敢将白条晾在室外,电风扇吹不到1个小时,鸡身上就会出虫子。他们会选择将鸡放进冷库里,用电风扇吹。冷库内,执法人员发现大量已经脱毛但尚未开膛的鸡;屠宰车间的一间库房有十几筐冷冻鸡。它们表皮发红,皮肤向外冒出油脂,整个库房充满恶臭。

上述新京报报道的文章中至少反应了鸡屠宰业中的三个潜规则:一是死鸡经过加工处理可冒充好鸡卖;二是给鸡肉注水;三是将笼养鸡,经“瘦身”后,可冒充柴鸡。整个过程有当事人,有时间有地点,真是一幕食品造假活话剧。不知道,当年谩骂笔者的人,看到北京城下4年后又曝光的“死鸡走向餐桌”,心里会怎么想,是否会为当时的冲动感到内疚呢?

六、结语

死鸡其实是能够吃的,高温能够杀病毒,也能杀菌,那是在特殊的困难时期,那是老百姓家里的散养鸡,其数量很少,不至于影响公众健康;然而,现代工业化养殖,死鸡数量大,就需要有妥善的处理措施,且经济上要可行。过去十年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如冠生园月饼事件、多宝鱼事件、苏丹红事件、福寿螺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死鸡走向餐桌”尽管当时没有形成重大的公众事件,但已经潜规则了多年。民以食为天,上述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给我国居民造成“还有什么可以吃?”的疑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也受到拷问。旧的《食品安全法》因总理重视而出台,且其背景就与“死鸡走向餐桌”有关;今天,新的《食品安全法》也产生了。新法对整个食品安全监督格局有较大的调整,对食品产业有重大影响,与老百姓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希望有关部分加大食品监管力度,尤其从源头实现质量控制,让“死鸡走向餐桌”这样的故事不在中国大地重演。

本文







































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0learn.net/bzls/2156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