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读无法回避的夹边沟
发布时间:2017-6-23 1:23:33 点击数: 次
—伏尔泰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行·读第八期8无法回避的夹边沟我最早知道夹边沟,当然是因为杨显惠,关于夹边沟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夹边沟记事》,另一本是《告别夹边沟》。他把他的作品定义为“纪实小说”,我想他是因为怕麻烦,尤其是民事纠纷或政治打击。“纪实小说”跟“报告文学”的区别是什么呢?有太多报告文学引起官司的例子,标明是小说,可能有助于避免这些麻烦。(杨显惠)我相信杨掌握的历史资料,就是写成专题的历史著作也是充分的,但那样他的结局就会跟高华一样了。历史需要太多的考究证据,我估计老杨不耐烦这种考究。何况如果论及震撼人心,还是小说来得效果更好一些,毕竟小说可以渲染,而历史著作却不可以。杨多次强调关键的事实都是绝对真实的,包括他那本《定西孤儿院纪事》也是。事实上不少人把《夹边沟纪事》当成历史来读,这个就是心证了。这本书震撼了许多人心,其中就包括我,可见这是老杨文体选择的成功。我当然希望有人能写一部关于夹边沟的信史,但在目前的瓷国,环境根本不允许。有一些个人的回忆录类型的作品,如赵旭的《风雪夹边沟》(作家出版社,年12月)、钟政的《血泪惊魂夹边沟》(作者是夹边沟的幸存者,原甘肃电台记者)、邢同义的《恍若隔世?回眸夹边沟》(兰州大学出版社,年10月)、白天(和凤鸣)的《经历:我的一九五七》(敦煌文艺出版社,年2月。作者的丈夫王景超死于夹边沟),等等。另外,甘肃省定西市作家王吉泰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祭灵》一书,作者通过走访实人实地,从各个方面真实地记录、反映了当年“右派分子”在夹边沟等劳改农场的种种地狱般的凄惨境遇。年10月10日(双十),我就在这样的一个认知基础上来到了夹边沟。我只能想起奥斯维辛。我只能模仿别人,写了那样一篇《夹边沟没什么新闻》。(夹边沟)年我曾去过安西县的双塔水库,那里死了更多人,为修那座水库。然而没有任何的信史对之作专题研究。这些只是甘肃省的部分而已。河南省有更悲惨的故事。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何能及其万一。所有这些的历史研究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最多只能写写小说而已。他们真正应该归类于“非虚构作品”行列里面去。他们不让我们知道的,我们想方设法知道,这就是阅读的意义。这是一种严肃的行动主义态度,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行动,它可以让谎言与愚民政策破产。这就是我为什么今天推荐杨显惠先生的《夹边沟纪事》一书。我希望更多人记住这些事情。这是你可以尽微薄之力为民族保存一点点血脉、一点点道统。何乐不为。书籍推荐书籍名称:夹边沟纪事作者:杨显惠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作者介绍老金——曾为《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媒体人,策划过大型系列专题“角落里的中国“等媒体产品,因特虎网络发起人及深圳“三剑客”之一,主编过“民间版深圳蓝皮书”。年7月,辞去深圳某高管工作,与13岁的“反叛期”儿子开启为期一年环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