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号外!!!
今天我们的冒险地图得以扩展!!!!
从帝都北京一下跨越到魔都上海!!!!!
激动!激动!!
复旦大部分专业在大一开始时实行的是大类招生(没错,和清华如出一辙的套路)。新闻学院当然不能例外了。
复旦大学的新闻学院采取的是“2+2”闯关模式。即,将四年制打怪进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第二学年),须在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法学方向、国际政治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方向、行政管理方向中任选一个方向,按所选方向培养方案进行打怪升级;第二阶段(第三、四学年),在新闻学院四大专业(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广告学专业、传播学专业)中确定自己的专业,按照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闯关冲刺。
作者大大我在了解了新闻学院特殊的培养模式并且结合自己这一学期的学习体验后
得到一个重大的发现!
得到一个重大的发现!!
得到一个重要的发现!!!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复旦新闻学院培养的人才是向综合实力方向发展的,而不是一味追逐媒体传播行业的“技术民工”。(作者大大厉不厉害,厉不厉害)
就我掐指一算,前两年的方向学习和最后的专业学习肯定没有必然联系,并不影响专业的选择,而只是在最终确定专业之前为我们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打好广泛的知识基础。
好了,终于到了作者大大现身说法时刻。
本人选择的是社会学方向。大一第一学期上的课程除了必修的政治课、外语课、体育课、通选课、模块课外,和新闻学院相关的就是新闻传播学类的概论课程以及方向的专业课。(听听就很多对不对?对!)因为大部分课程是偏文性质的,所以课业压力主要是阅读文献资料、理解讨论课题等。
作者大大认为偏文的学习更需要自己的主动钻研与思考领悟,并不能指望从一个多小时的课堂上能掌握绝大部分的知识,而是应该在课下延伸学习。
(我没说听课没用啊,别污蔑我啊,你自己理解的啊。)
这应该是成为新闻人必经的修炼,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提升个人修养。
(嘿嘿嘿,瞬间拔高的逼格,有么有)
新闻学院有自己独立的学院建筑,并且是独立于本部校区的。新院的资源是非常雄厚的,和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有密切联系。大一一学期,学院主办了十余场“走进新闻传播”讲座,请来了诸如澎湃新闻网总裁、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腾讯大申网总裁、梨视频总编辑等大牌主讲人,专门为新院学子讲述行业的故事。满满的归属感啊!
今日冒险地图扩展完毕
望大家积极贡献战斗力
继续开疆拓土
!!!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