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由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主办、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承办的《企业扶贫蓝皮书()》发布会暨企业精准扶贫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中国松下凭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精准助力脱贫攻坚”案例入选蓝皮书,并获得“企业扶贫优秀案例”奖。
中国松下秉承“企业是社会的公器”的经营理念,在持续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用行动回馈中国社会,履行一个企业公民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中国松下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文化扶贫四个角度,激发企业动力,为扶贫注入活力,助力脱贫攻坚的实现。
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在中国,农产品的流通损耗率达30%,甚至更高,最主要原因在于冷链物流基础薄弱,特别是产地预冷发展迟缓。这不仅导致农产品内部品质损坏,而且对于农产品的售价产生影响。松下集团拥有覆盖农产品冷链全流程的冷链解决方案和丰富的项目经验。为此,松下投入研发费用超过万元,结合中国的果蔬种植特点,专门开发移动便捷、适用性强的移动式预冷箱产品,助力农业大省解决最先一公里的“产地预冷”问题。
年,松下与贵州省共同推进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移动共享预冷服务体系,通过与遵铁物流合作,导入50余套设备,搭建起可覆盖贵州省12个贫困县的果蔬产地预冷服务体系,提供农户使用,可辐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千户。并在贵州投入预冷技术人员3人、培训当地技术人员20人,服务到田间地头。
作为国内领先的商用制冷设备综合方案提供商,松下与国内众多优秀的连锁超市、便利店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松下主动与商超进行对接,牵线搭桥,帮助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寻找销售渠道,拓展产品销售半径。截至目前,采购主体以九州兄弟联为主,包括王府井首航、福建冠超市等,已经实现多次农产品订单销售。
松下对紫云县0亩蓝莓进行产地预冷,
降低损耗近30%,增值近一倍
教育扶贫:连续25年,面向贫困学生发放奖学金
年,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时任会长松下正治先生通过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向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捐赠万美元,设立松下育英基金,专门用于资助中国品学兼优但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并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综合能力,以期为中国社会人才的培养作贡献。年,松下追加捐赠万元,用于奖学金发放及活动运营。松下育英基金已连续发放25年,累计资助北京、上海、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数十所中国高校的近万名学生,资助金额超过1万元人民币。
年捐资设立松下育英基金
就业扶贫:开展就业援助项目,帮扶贫困地区学生就业
松下主动与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中职学校开展帮扶结对,对贵州省湄潭县、沿河县、思南县及云南省盈江县四地的中职学校实施专业教学和实习就业的对口支援,带动当地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自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0余万元、投入师资力量67人,培养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人、中职学校教师18人,帮扶名劳动者进入公司就业,劳动者平均年收入达到50元以上。
为提升贫困地区中职学校教师技能水平与教学能力,松下与学校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由松下资深技师带领中职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让课堂教学与企业实操相结合,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有效衔接。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松下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松下为学生逐一配备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带教师傅,同时设置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两个实习阶段,使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过硬。
开展职业技能专业教学
文化扶贫: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及后期发展
牙舟陶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宣传不足,未能受到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