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郑海鸥
完成古籍普查登记数据余万部,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6季《中国诗词大会》收视超过30亿人次,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吸引数十万人参与,传统节日文化受到年轻人喜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党和国家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传统的重大战略举措。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出了一批深入研究阐释传统文化精华、普及文化经典的图书佳作,创作了一批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文艺精品和创意文化产品,制作了一批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广泛影响的电视节目,开展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文化活动,传承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待,近日,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对做好未来5年的传承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记忆、传承、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逐渐让人们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壹
摸清文化家底,建立完善文化资源数据库
先秦两汉时期简帛23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古籍29部,宋辽夏金元时期古籍91部,明清时期古籍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94部……去年下半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涵盖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载体形态、不同装帧形式,受到全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