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有这么一个科室——干部病房老年病科·老年内分泌专科,别看这个科室的名称较长且念起来也有些拗口,可大凡在这个科室住过院的病人,无论是受人崇敬的老干部,还是来自城乡的普通老年患者,都对其赞不绝口,借用一句当下热门的话语来概括就是:
厉害了,我的老年病科
富强木易
说其厉害,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安静、病房宽敞、医护人员对患者更加富有耐心和关爱,更重要的是这个科室里的年轻医务工作者们,在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杨咏梅的带领下,放眼国际医学前沿,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建立以疾病为纽带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己任,刻苦钻研,传承创新,救死扶伤,善待生命,不但使防治老年性疾病的一个个学科专业团队崭露头角,也使众多老年性疾病患者不出远门即可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关键词:第二杀手I-GMS系统
做服装生意的胡先生多年前感觉自己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了,可饭量不减反增。按理说能吃是好事,但让他觉得不妙的是体重却在下降,人一天比一天消瘦,而且还时常口渴,疲乏无力。医院一检查,空腹血糖异常,达到了12毫摩尔/升(正常值应不高于7.0毫摩尔/升),糖尿病无疑。
打针吃药、住院治疗,看了许多大夫,也吃了不少药,可病情总是控制不好,有时血糖还会过低,极度不适。
“还是这个科的大夫行,住院四天,他们就把我的血糖控制住了。”胡先生说,医院干部病房老年病科·老年内分泌专科(以下简称老年病科)住院一周,如今出院已经三年了,他的血糖也再没有忽高忽低过,一直稳定在正常数值内。
杨咏梅主任深得众多糖尿病患者的信任,医院内一些患者的家属也常找她诊疗。医院老年病科有何妙招,能降服“糖魔”,赢得人心?杨咏梅让科室年轻的金安林主治医生来回答。
“糖尿病是一个十分古老的疾病。”金安林介绍说,唐代名医王焘是世界上确认、医治糖尿病的第一人,比外国人早了多年。据考证,在古代糖尿病为帝王贵族之病,多发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可如今,糖尿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统计数字显示,近30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14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不足30%,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全身多脏器官功能会出现损伤,包括失明,肾功能衰竭、下肢坏疽、心梗、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第二杀手。
金安林曾是胡先生当年住院期间的主管大夫。他以胡先生为例说,
当初患者也以为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引起的。其实不然,糖尿病是由于营养过剩、运动量少以及肥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长期营养过剩及肥胖导致了胰腺功能减退及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功能和作用的缺陷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被机体细胞是利用,造成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在治疗方面,如今控制血糖的办法很多,最常见的是口服药物“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胡先生入院前就没少吃这种药,可效果不但不佳还加重了病情。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鞭打了病牛”。
糖尿病的罪魁祸首是胰岛素作用缺陷。正常情况下,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胰岛素会积极主动地把血糖送进人体的机能细胞、肝脏或脂肪中去,以保持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得了糖尿病,胰岛功能本来已经受损了,那不就会让它雪上加霜吗?因为早期使用胰岛素促泌剂表面看起来降糖效果确实好,但是实际上这种药就像鞭子抽打胰岛,最终会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相反早期给予外源性的胰岛素会让受损的胰岛功能修复,延长胰岛的寿命。
具体到胡先生的病情,他为何入院四天就控制住了血糖,且几年来再没反复过呢?这得益于“五驾马车”。
金安林所说的“五驾马车”,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形象比喻。它们分别是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治疗糖尿病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五驾马车”中,前三种限于篇幅不多解释,重点看看后两驾马车。
胡先生入院后,在综合评估了其病情后,先是停用了“胰岛素促泌剂”,改为胰岛素泵输注治疗,即使用芯片模拟人体胰岛素“双峰双谷”分泌节律,达到最短时间降糖,防止低血糖,并评估出来患者最终治疗方案。
金安林介绍说,不是说胡先生所服用的“胰岛素促泌剂”不好,关键是要因人制宜,对症治疗。采用这一技术治疗,四天时间胡先生的病情就被很好地控制住了。
出院后血糖一直控制很好,即得益于他管住了嘴迈开了腿,医院的I-GMS系统(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
I-GMS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当然也包括血糖检测。这是一项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医疗技术。这一技术通过移动医疗应用将医患紧密联结,患者通过智能血糖仪监测血糖后即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