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周末_报纸历史 > 报纸群众 > 北大五学者以公民名义促成ldquo拆

北大五学者以公民名义促成ldquo拆

发布时间:2019-12-17 17:17:48   点击数:

▲(农健/图)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23分钟

“凡是公民都有权利义务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建议。我们作为法学家,知道法律的问题到底在哪里,能更好地提出建议,促进法律的立改废。”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国史新记·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之中国言者文

南方周末记者谭畅南方周末实习生张昆昆责任编辑

钱昊平吴筱羽

十年以后,姜明安仍清晰地记得,他参与的那次建言行动曾经承载了多少期待。

年12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五位学者以公民的名义,通过特快专递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这五位学者是:沈岿、王锡锌、陈端洪、钱明星和姜明安。

消息第二天就登上报纸,传遍中国。短短几日后,原国务院法制办邀请学者们座谈,讨论修改《拆迁条例》。

等待修法的日子里,很多老百姓慕名而来,向姜明安反映拆迁中遇到的问题。“我上课的时候,在我教室门口就站好多。”

“没有我们的推动,这个条例(最终)也会修改,但拖几年很难说。”年8月,姜明安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年1月通过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与旧条例相比有进步,但在今时今日依然“不够用”。

1

强拆悲剧触动法学家

五位学者中,“50后”姜明安最年长,“70后”沈岿最年轻——他是这次建言行动的发起人。

年11月,成都女子唐福珍为抗拒暴力拆迁、保护自家三层楼房,在楼顶天台自焚。这一悲剧深深触动了沈岿。

沈岿联想到年的孙志刚事件,当时北大师生建议全国人大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促使国家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我夫人提醒我,(这次)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向全国人大再提请一个审查建议?”

沈岿马上联系了四位同事,大家一拍即合。其中,钱明星是研究民法的学者,其余三位和沈岿一样研究宪法与行政法。

“我们对这个(拆迁)问题早有想法,但之前没想到采取这个办法。他(沈岿)的办法,我个人认为提得好。”姜明安从年代初开始







































白癫疯游泳
白癜风黑色素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0learn.net/bzqz/23003.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