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今天小编特转载一篇某报对著名作家刘一霖女士的读书专访,供大家交流学习!
刘一霖简介:90后女作家,知名书评影评人。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文字广泛刊发于北京晨报、南方教育时报、南方周末、深圳晚报等媒体。中文好书榜特约书评人。
本文源自中国网浙江新闻,如有侵权,
请联系小编删除。
问:出版物众多,你怎么分辨好书?
刘一霖:好书一定是慢工出细活。比如司马迁用了大半辈子完成历史著作《史记》,挫折颇多;木心推崇慢生活,“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我之前写书评,报纸编辑约稿,都提前半个月,我自己选择好书,慢慢读了,才动笔。
问:作为年轻的作家,你最喜欢哪个前辈作家?为什么?
刘一霖:我比较喜欢有趣的作家学者。外国作家我喜欢村上春树。因为他喜欢猫。我也喜欢猫。
中国的,比如辜鸿铭,虽然很多人骂他保守守节思想封建。他在北大上课时,辜鸿铭带一童仆为他装烟倒茶,辜先生坐在靠椅上,拖着辫子,慢吞吞地讲课,一会儿吸水烟,一会儿喝茶,学生着急地等着他讲课,他一点也不管。有时一年下来只讲6首十几行英诗。令人忍俊不禁。
问:你对现在的浅阅读和深阅读有什么看法?
刘一霖:浅阅读是门槛。能够抵达深阅读,就看每个人的自我要求和兴趣了。深阅读是千百年来的文化积累,是文化的传承。学问无新意,知识无前进,还不如一堆废纸。这是思想的否定之否定,是螺旋式上升。
我在给读书类自媒体“
中文好书榜”推荐书的时候,也特意选择一半轻阅读,一半深度阅读。人有消遣的需求,也有思考的需要。问:好书带给你什么样的阅读体验?
刘一霖:海洋自然生态中的“鲸落”。鲸鱼辞世,庞大的身躯降落海底,肉身物质解体,转化为能量,带来新的生养繁衍。那是一种生命的共鸣和感动。
阅读是国民素质的基石,也是人生内在丰足的必需。得其门而入,里面有大趣味。多读几本好书,找到书中的真趣味,我们的人生便能得到有力的内心支撑,变成鲁迅所言的勇猛精进之人。
问:推荐一本你最近喜欢的书?
刘一霖:有一本《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当代著名作家沈嘉柯的散文随笔集。就带给我这样的体验。这本书看起来很通俗,内容却很有趣。用很轻松的文字,谈一些很深刻的东西。
问:但是现在人生活节奏匆忙?很多人抱怨没时间看书!
刘一霖:之前写过一篇关于陈平原先生的书评,对他平易近人的语句和广博的知识甚是敬仰,手拿陈先生所著的《读书是件好玩的事》,略看目录,便想起明代朱熹的读书之道,两者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是为慢读书和读好书。
古代圣贤都喜欢劝人读书,甚至拿“黄金屋”、“颜如玉”来“引诱”,俗气又实在,但也不失为有效。家长每每教育孩子,都是:你要好好读书。读好书才能有出息。
这是引你入门,发现趣味,自然就迷进去了。进去之后,不用诱惑,各种思辨趣味扑面而来,受益匪浅,反而是再也丢不下读书这事了。
问:你对心灵鸡汤阅读有什么看法?
刘一霖:很多人嘴巴上说心灵鸡汤不好,其实,只有好书和不好的书,没有什么心灵鸡汤的划分标准。好书文笔耐读,有思想。坏书矫揉造作,不说实话。
问:那你对现在的网络阅读,比如微博、 优质内容从哪儿来?恰恰是从读好书,从肯用心琢磨的作者的原创当中来。我们看到段子手们走红赚钱,但段子手一定是偷偷在看书积累,否则编不出好看的东西。阅读是一切文化创造的基础。
问:最后请你谈谈如何写作书评!
刘一霖:要把书评当成随笔来写,提炼出原书的精华。书评也要写得观点鲜明,精彩好看。言之无物,行而不远。
壹派英語联洋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