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現場,設計師的活動現場實錄
??????
適逢《慈善法》頒布一周年,廣州本土公益組織「7+5」創始人肖毅志、謝英凱、石川及韋傑應邀接受南方週末特約採訪。以下為原文報導,該文首发于年9月7日《南方周末》。
——
作為專業人士,與設計割裂的公益是無意義的。在行業內引入更多公益理念,催生新的商業生態,才是他們的願望。
和成千上萬公益項目一樣,今天(9月7日)將是「不老心房——不老斷舍離」公益項目檢驗公眾參與度的關鍵時間。
「不老心房——不老斷舍離」老人能力改善計畫——幫助獨居老人擺脫囤物依戀,建立自身價值認同,是廣州思維創造社年推出的新項目。如無意外,它也會加入一年一度的騰訊「99公益日」的募款大戰。
年,「姐妹項目」——「不老心房」長者居家能力培養計畫(以家居改造為切入點,提升獨居老人生活能力),通過騰訊「99公益日」籌款44萬,多人參與募捐。這無疑是思維創造社,這個從誕生至今都帶著「創新、跨界」標籤的公益機構,在明確發展定位後的一顆定心丸。
發起人九姑娘(劉穎璋)年也不敢懈怠,差不多一個月前就開始為項目預熱,希望獲得更多關注與公眾籌款。每次談到做「不老心房」項目的初心,她都有哽咽的衝動。
「不老心房」在九姑娘心中蟄伏已久,其靈感來自父親和他的一幫工友。九姑娘的父親退休前是某國企的工會主席,見證著90年代末的企業改制,成批成批工人下崗,擔心得夜不能寐。在宿舍大院,每天都有雙雙下崗的夫妻憂愁地散步,一起相互打氣謀出路。看著這幫接近退休年齡,卻被政策打亂生活節奏的工人,九姑娘開始思考:是不是人老了就不再有價值?
1
實驗:在空氣裡抓東西
「拾房子」是九姑娘靈光一閃想出來的項目,初衷是希望通過幫助低收入家庭改造家居,並在過程中讓參與者脫離自己的工作身份,找到額外的價值。沒有找到資助方,更沒有人能夠與她討論這個想法的錯對。「大家聽完我的想法後都不知道我要做什麼,大概我自己也還沒有想清楚最終希望有什麼結果。」這個時期的九姑娘繼從媒體離職,書店經營失敗後,已經摸索了一兩年,急需找一個方向。索性自己掏腰包,元定成敗,如果失敗了就回到原來的軌道,好好上班。
年12月,首次走進位於廣州市海珠區南華西街第一家「拾房子」,九姑娘內心充滿撕裂感——一個三口之家蝸居在堆滿各類雜物的15平方米家中,能活動的範圍僅剩2平方米,連一起吃飯的空間也沒有。患有進行性肌肉不良症的小健需要媽媽的説明才能出門,病發時的怪叫讓鄰居煩擾不堪。57歲的小健爸爸中風行動不便,卻因家中狹小寧願在外遊蕩也不願意多待。小健媽媽成了這個家的承擔者,儲存大量報紙在閣樓等漲價拋售,撿拾木材用於燒水做飯。
原以為這是一個工具,讓參與者在其中去找到自己,去發酵。「親臨其境才意識到,要將人家的房子甚至是生活撕開,下一步要怎麼對他們負責?」九姑娘早就忘了「公益行動」,只剩下害怕。
「拾房子」項目平面視覺師周琪璐從商業策輾轉入思維創造社,花了很長時間與這家人溝通,理解小健媽媽囤物、燒柴背後的心理。「整個過程並不是簡單的改造,而是走進他們的生活找到他們最需要的,而非我們最想給的。」周琪璐告訴南方週末,大概這就是她義無反顧加入團隊的原因。
圍繞整個改造計畫,九姑娘推出了一場工作坊,吸引了三十餘人參加,集中解決「如何讓家庭成員擁有獨立個人空間」「如何從感官出發讓家人感受家中的細微幸福」「如何讓小健獲得閱讀與生活的快樂」三個問題。令人欣慰的是,整個改造過程沒有花一分錢,物品都是大家捐贈而來的。
「現在回頭來看,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機構,發起人自己的思想裡面把什麼看得最重,是決定機構以後發展的整個軸心。」九姑娘告訴南方週末,自己作為一名曾經的媒體人,不自覺就帶著社會責任感,希望能通過某些行為推動社會改變,以前是通過文字,現在是新的方式。顯然,近距離接觸人,細微處洞察關係的方式更讓她享受其中。
她常常形容過往的狀態就是「空氣裡抓東西」,無目標、不設限。大多數人覺得她是怪人,甚至聽不懂她在說什麼。起初志願者艾艾也有同感。艾艾是美國公司AECOM的景觀設計師,從年知道思維創造社,年成為一名線上志願者後,一直追隨至今。艾艾在北京見到了出差途中的九姑娘,聊了幾小時,才打消對思維創造社的疑慮。但是在遊說同事朋友加入的過程中,能夠理解的並沒有太多。艾艾從年開始,成為思維創造社新項目「不老心房」全國播放會的協辦方之一。公司內有五六名同事被打動一起籌備播放會,這讓她感覺當初的堅持沒有錯。
「思維創造社要做的事情,與一般服務機構不一樣,不是立竿見影,更多是觀念影響,這不是三兩句話能說得清楚的。」艾艾說。
2
尷尬:無身份難公益
與思維創造社類似,肖毅志及其所在的7+5公益設計組織也以設計參與公益。
肖毅志在年年初動了場手術,但並沒有阻止他繼續擔任7+5公益設計組織(以下簡稱「7+5」)的第三任輪值會長。在發起人之一謝英凱看來,7+5的誕生完全是一時衝動,連名字也是不經意改的——5位70後想要通過公益設計做社會改變。起初,這個組織更像是一個線下朋友圈,只吸納願意用設計參與公益以推動社會改變的同行。
年,7+5的所有發起人自掏腰包三十余萬策劃「城市公廁設計展」,在廣州琶洲保利世貿博覽館展出,圍繞公共廁所而開展的社區居民關係營造成了展覽的中心思想。謝英凱是廣州一家創意設計公司的創始人,他以老城區公共廁所改造為核心的「Wtree」是設計展的主打作品。「公共廁所一直被視為滿足生理需求的公共設施,卻在硬體設施、如廁衛生上不盡如人意,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設計上出了問題?」謝英凱表示這是7+5做設計展的原因。
年,致力於通過遊戲和運動的力量促進困境兒童發展的國際組織——兒童樂益會(RightToPlay)找到了7+5,協助改造南京兒童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兩間兒童遊戲室。尷尬的是,7+5當時還是個「散兵」,缺乏獨立法人身份,無法與兒童樂益會簽訂合作協定。無奈之下,肖毅志只能以社會發展事業部主席身份借用廣州空間設計協會簽訂協定,事後更加堅定要登記註冊的決心。彼時,兒童樂益會提供每間遊戲室改造的費用為2萬-3萬,僅能覆蓋基本成本。肖毅志與團隊成員們往返南京、武漢的差旅費、設計費全由個人承擔。
年5月19日,歷時半年,7+5以齊家吾公益設計中心名義拿到由廣州市越秀區民政局發放的民辦非企業登記證,從鬆散型組織成為了社會服務機構。肖毅志等一眾發起人,依然習慣沿用舊名,但最根本的改變是終於有了名正言順的公益身份。
7+5的登記證書驅散了肖毅志等人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
7+5最近召集會議的次數更為頻繁了。河北邯鄲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找到肖毅志,請7+5以創新設計角度對該市公共廁所改造做一個試驗方案。謝英凱認為,城市公廁設計展的漣漪效應開始出現了。不管後續合作順利與否,都表明了公益設計可以進入市民生活的各種可能性。
肖毅志最近忙著設計建造鄉村幼稚園。在他的理解中,公益與商業並不衝突,有機結合後甚至能實現多方共用價值。有著9年鄉村學校設計經驗的他,並不一味按照甲方的要求落實。對於選址他有著一套嚴苛的標準,包括當地平均收入、經濟來源、人口分佈、地質、自然災害種類等,以此來判斷是否適合選址及校舍規模。他坦言,這是專業活兒,單純靠感性判斷只會死路一條。
7+5發起人對於往後是否會專職從事公益行業都有著統一的答案——不會。作為專業人士,與設計割裂的公益是無意義的。在行業內引入更多公益理念,催生新的商業生態,才是他們的願望。
7+5創始人石川的另一個身份是思維創造社的志願者,和大多數志願者一樣,他並不知道思維創造社在民政局登記的全稱是「廣州市黃埔區創思維志願服務隊」。九姑娘說起這點特別無奈,這個名字與思維創造社宣導創新、走心做公益的理念有些不對稱。年,九姑娘決心將思維創造社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