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周末_报纸历史 > 报纸品牌 > 这套刊满历史的新民晚报缩印本,今天找到了

这套刊满历史的新民晚报缩印本,今天找到了

发布时间:2024/10/15 13:55:19   点击数:
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pf.39.net/bdfzj/131210/4305593.html
一本本精装的缩印本,从新民晚报社党委副书记吕晓慧的手中递给各图书馆的馆长们,一份份鲜红的捐赠证书又从馆长们的手中递回……今天下午,套由新民晚报社和上海图书馆于年联合编辑、新民晚报社出版的《新民晚报(上海新民报晚刊缩印本)》被捐赠给上海市、区、高校图书馆,以及长三角地区多家省、市、县级图书馆,捐赠仪式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举行。这些刊载着年至年上海市民乃至中国人民生活点点滴滴的资料,有了新的归宿,为学术研究、史料保护注入了新的能量。图说:吕晓慧(右二)向图书馆馆长代表捐赠书籍主办方供图找到“新家”,焕发新生《新民报》创办于年9月,《新民报》晚刊(上海版)创办于年5月1日,年4月更名为《新民晚报》。此次捐赠的这套缩印本囊括了从年5月至年3月《新民报》晚刊的全部版面,16开精装,一套24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图说:《新民晚报(上海新民报晚刊缩印本)》全套新民晚报记者陈炅玮摄30多年前,上海图书馆提供馆藏的《新民报》晚刊原件,帮助新民晚报社出版了这套缩印本;30多年后的今天,这套价值不菲的缩印本找到“新家”,也多亏上海图书馆的牵线。从去年10月开始,新民晚报社就与上海图书馆达成合作,为《新民晚报(上海新民报晚刊缩印本)》的捐赠工作寻找受捐的图书馆。直到今天,捐赠仪式终于正式举行。“这套缩印本的原件,就在我们上图,但需要长期保存,不能随便看,影印出版之后可以让更多图书馆的普通读者阅读、研究。”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表示,“特别是《新民晚报》的定位本就是‘飞入寻常百姓家’,记录的也是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都很有意义。这套缩印本,可以让广大读者触摸到历史和文脉,感受到出版传媒的力量。”图说: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右)接受捐赠新民晚报记者吴旭颖摄作为接受捐赠的10家高校图书馆的代表,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侯力强也表达了对于这套缩印本价值的重视:“《新民晚报》对于上海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一张报纸。我年来上海的时候,每家报刊亭都在卖,每个家庭几乎都要订。这份报纸不仅有宏大的记事,更有对社会变迁、人民生活点点滴滴生动活泼而又真实的记载。复旦作为上海的高校,有很多师生都在进行人文社科研究,他们要了解上海,了解历史,《新民晚报》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他还特别提到这套缩印本在学术研究中有别于数字化资料的意义:“数字化资料确实使得学者们的检索、阅读更加方便,但俗话说‘纸传千年’,实物资料在史料保存、历史研究中会带来更强的可信度和厚重感,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搬家”的路,有人守护在与全市以及长三角诸多省市县级图书馆取得捐赠意向之后,运输成为了这批缩印本抵达“新家”路途中的最后一道难关。套,每套24册,每一册又都承载着晚报每天记载的历史点滴,汇集成厚厚的一大本,将近一公斤重——这批总重约公斤的书籍要安全稳妥地运到沪苏浙皖的多家图书馆内,不是一件易事。这时,中通快递承担了这份重任,中通上海静安四部的几位“小哥”成为了“护书使者”。相比以往运送的物品,这批30多年前出版的历史书籍承载着非凡的文化和史料价值,这让“小哥”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决心要确保这些书在物流途中得到万无一失的保护。图说:首批近30套书籍的物流现场受访者供图昨天中午12时30分,网点负责人徐开亮就带着徐鹏、曹炳全、杨信保、吴金惠4位快递员和司机张喜中,从延安中路号的新民晚报老大楼“接”上首批近30套捐赠书籍,回到位于长寿路弄87号的网点。他们要负责将这套尘封多年的珍贵书籍拆封清理,按照套装整理好,仔细裹好厚厚的填充物保护,再装箱运送。一箱6公斤,一套书就要装整整4大箱。首批近30套书的打包运送工作,就让他们一直加班到了午夜。“小哥”们看似有压力,心里却更有动力:“因为我们‘护送’的,不仅是书,更是文化,是历史,是‘无价之宝’。”(新民晚报记者吴旭颖)图说:(从左至右)“护书使者”徐鹏、张喜中、曹炳全、杨信保、吴金惠、徐开亮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0learn.net/bzpp/15402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