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8号,萧敬腾定居成都,还在成都开了面馆,于是成都下了好几天雨。
昨天和今天,成都又下雨了,但是这场雨却是意料之外的。
因为最近一直在到处玩,每天都要翻看天气预报好几次,所以我很清楚,这两场雨本来没在天气预报里。
雨落下得很意料之外,网友的抱怨也来得很临时起意:萧敬腾,你是全款买的房吗?
雨神是一个魔幻的人设,看似是玄学,却准得可怕
网友也不禁调侃,雨神这个最容易崩的人设,萧敬腾坚持了这么长时间,萧哥见过太阳吗?
看着萧敬腾雨神的人设越来越稳,我想起来一个词——符号化。
相信很多人还对房琪说给张含韵的那段话印象深刻吧。
“一段时间以前,我看了一篇关于你的文章,这个文章的标题是《恭喜那些甜妹,终于活成了女王》。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但是我唯一有一点不认同,就是女王这个称呼,因为我觉得一个坚韧的灵魂,不需要一个符号化这么强的头衔来作为嘉奖。”
女王,是一个符号化很强的头衔,张含韵是人间清风,并不需要如此头衔作为褒奖。
很多人在这档节目后,纷纷研究起房琪的说话之道,
比如,要用共情式沟通,要面带真诚的笑意,要控制音量和音调等等。
但在我看来,深刻理解并使用那些词语,那些句子,那些观点,比起研究她的说话方式,更有助于我们的表达。
所以,什么是符号化?
符号化先来说说,什么叫做符号。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符号学中称之为“能指”和“所指”。
当你看到这两个字,
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第一张图叫做“能指”,第二张图叫做“所指”。
“能指”是符号的物质方面,即语音的连续或书写的符号;而“所指”就是符号的内容方面,即概念或意义。
什么叫做符号化呢?
艾柯认为符号化有三步:一是思维主体确定某物“有某功能”,二是归类为“用于什么目的”,三是由此命名为“叫做什么”。
比如,有人看到一块石头,在他意识到一块尖石可以成为自己的武器,伤害别人时,石头成为服务于他目的的物品,他就赋予它意义。在石头获得石头这个名字之前,就出现了符号化。
符号化,即对感知进行意义解释,是人对付经验的基本方式。无意义的经验让人恐惧,而符号化能赋予世界给我们的感知以意义。
只要符号化,哪怕看来完全没有意义的,也可能被解释出意义。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里的西施不是春秋时期的美人,而是社会共有的择偶标准。
萧敬腾雨神符号化,张含韵女王符号化,也能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