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利好消息传遍了图书传媒界朋友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实体书店健康发展的“六大任务”和“五项政策措施”,这恐怕就是最大的政策看点。
《意见》的出台,对身处困境的图书业者和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也预示着实体书店“春天的故事”即将到来!
曾几何时,传统书店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那一排排摞满了书架的图书,激起了多少的青春梦想和激荡岁月……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数字媒体、自媒体和网上购物占据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关于“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的争议声始终不绝于耳,使许多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陷入困惑。一个谁都无法忽视的事实是:曾经红火的传统实体书店门可罗雀,再也难寻往日繁华!
这是互联网商业形态对传统生活方式的颠覆,从世界范围看,目前这一波传统实体书店萎缩的势头仍在蔓延,许多实体书店被迫转变经营模式,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走向了“多元化经营”。
目光再转回国内,尽管这些年国家政策持续向实体书店倾斜,年财政部更是取消了图书批发零售环节的增值税,但国内实体书店整体经营状态依旧没有好转,网络书店冲击、房租节节上升、经营持续亏损的局面仍在持续延烧。
“当网络书店越来越吸引读书人的目光时,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些传统人文小书店,消失的其实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几年前《南方周末》曾刊登过一篇《消失的书店》的专稿,揭露了一个现实而残酷的现象:好的书店被认为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但越来越多的书店正消失在城市的地图中。
难道传统实体书店的命运,就像报道所说的那样,最终消失在城市的地图中吗?
事实远远不是想象中那样悲观。世上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从诚品书店、哈尔滨果戈理书店、北京老书虫书吧等一系列成功的经营案例看,实体书店凭什么就不能做得风生水起,经营得红红火火呢?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婚姻家庭是如此,对实体书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凡是成功的实体书店案例,其大凡都有规律可循。分析诚品等一些成功书店的营销策略,我们就会发现,无非是牢牢把握了以下五个决胜“秘笈”:
1抓住图书这个特殊载体图书是一种商品,这没错,但不要忘记,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不仅具有一般商品的价值属性,更具有文化属性和精神属性,显然后者才是图书的本质属性。图书所散发出来的文化魅力和精神气韵是历久弥香的,不仅是图书的内容让读者心向往之,封面、装帧、版式、纸张、插图、书香等外在的感官愉悦,这些同样是图书的衍生价值,可以让爱书的人流连忘返,久久于怀。
2抓住阅读这个行为过程读书,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思想的对话,灵魂的启迪,精神的行旅。在诚品书店,到处都是自由而散漫的阅读者,他们或坐在书堆间,或盘膝在走廊间,或站立在书架旁,或沉醉于橱窗前,或沉浸在咖啡与茉莉清茶的芬芳中,因为书籍,他们纵情于古今,穿越了时空,忘记了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尽情沐浴着阅读带来的充实感与幸福感。
抓住书店这个阅读空间书店不是简单的卖场,而是文化的圣殿、艺术的天堂、心灵的港湾。一个好的书店可以没有咖啡厅,也可以不设茶座,但一定要有阅读的自由空间;一个好的书店,不一定富丽堂皇,不一定是各种图书应有尽有,也不一定是所有书都码得整整齐齐,但一定要有发自灵魂的气质和涵养,一种人一走进就有停下来阅读的欲望,一种让人第一眼就觉得,这便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踏遍铁鞋无觅处的那一个……
抓住读者这个文化群体读者不是普通的商品购买者,而是一群有品位、有思想的文化“觅食者”、精神“行走者”,他们来到书店,不是简单地购书消费,而是来赴约的……在读者眼里,每一次的购书经历,常常就是赶赴一场场的灵魂之约、文化之约、情感之约。爱读书的人许多不是有钱人,但一定是在书籍上最舍得投资的人。
5抓住服务这个人性归宿对于实体书店来说,最好的服务是服务无所不在,但消费者却感觉不到服务的存在。这正如江湖中传说的“无影剑”,无在无不在,无为无不为,这是一种化境,绝不是一般的境界。诚品书店就是这样,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出现,提供恰到好处的私人化服务,而不是那种过度服务和无效服务。对实体书店来说,这种境界的磨练,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
其实呀,对实体书店来说,这五道“秘笈”也不算什么秘密,说到底,秘笈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当然,国家出台的政策很重要,但这是普惠的,对每一家书店都是一样的。要真正办好实体书店,除了用好用足各种利好政策,关键是练好独家“武功秘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核心竞争领域始终保持一个身段的领先优势。
对实体书店经营者来说,首先信心是第一位的。消费者买书时最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能治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