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笔记73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企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能花钱的皇帝之一,他出巡各地,所到之处赏赐丝织品一百多万匹,金钱数以亿计,这些都是由大农令桑弘羊供给。当时桑弘羊是以治粟都尉的身份兼任大农令,主持全国的盐铁专营事务。桑弘羊在任期间,创立了一种给朝廷获取财富的方式,叫做平准法。具体做法是,令相距较远的地方官府以各自的特产作为贡赋,参考商人在不同时期向不同地区转贩不同商品的作法,相互转输。又在京师设立平准官,负责全国各地的转输事务,大农令所属各官,控制天下全部货物,价高时卖出,价低时买进,目的是让大商人无法牟取暴利,使各种货物的价格不能高涨。这大概是历史所记载的最早的国营商贸活动。到了唐代宗时,时任河南、江、淮以东转运使刘晏所采用的办法,与桑弘羊平准法有很多共性。
朝廷通过税赋等财政手段所获得的财富,来源于全国百姓,属于全国百姓的共享资源。作为共享资源管理,一般会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如何使用这些共享资源,二是如何让共享资源不断地得到增加。
决定共享资源分配的是皇帝,皇帝可以用来赏赐、建造宫殿、装备军队、治理河道等。这些资源分配得好,百姓认知到共享资源能够让他们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欲望,皇帝、朝廷就会得到百姓的服从和支持,百姓就乐于缴纳税赋,王朝就能够持久的统治下去。如果资源分配的不好,皇帝荒淫无道,把共享资源作为自己追求个人欲望的手段,而且他所追求的个人欲望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同,百姓就会抗拒纳税,王朝就可能陷入危机。
桑弘羊、刘晏这些管理国家财政的人,主要使命是让这些共享资源能够持续地增加,能够满足皇帝的花费。显然增加税赋不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如何不增加税赋而又能让共享资源持续地增加呢?桑弘羊的平准法是一个创举。原来的贩运利润属于大商家,而平准法把这部分利润装到了朝廷的口袋。如此,平准法损害的那些大商人的利益,保护了百姓的利益,增加了朝廷的共享资源。
桑弘羊、刘晏等创造性的财政措施,都存在了很短的时间。汉武帝死后,桑弘羊受到霍光的诬陷参与谋反被汉昭帝下令杀掉,平准令也就中止。唐代宗死后,刘晏受到杨炎的构陷被杀,刘晏的财政措施也无法继续实施。两个时代同样行之有效的财政措施终止,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形成的思维习惯把行业进行了排序,即士、农、工、商,商业行为被认为不事生产而积聚财富,在儒家文化的排序中被认为是低贱的行业。大多读书人都努力想成为官员,而不想从事与商业相关的工作,所以桑弘羊、刘晏后继无人。桑弘羊创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有商贸企业在他被杀后也就歇业了,刘晏也是如此。
霍光、杨炎所诬陷致死的是两个时代的理财高手,儒家文化则消灭了两个企业。诬陷是由于争夺权利,让企业消亡则是一种文化的悲哀。这种悲哀很重要的因素是当文化与财富发生对抗时,文化缺乏必胜的信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